2013年,溫子仁(James Wan)所執導的超自然恐怖片《厲陰宅》(The Conjuring),將20世紀最著名超自然研究者及創建了新英格蘭心靈探討會(New England Society for Psychic)也是天主教認可的驅魔人「華倫夫婦」艾德•華倫(Ed Warren)與羅琳•華倫(Lorraine Warren)帶入電影世界中,並以真實事件為題材改編,不僅締造了全球3.18億美元的票房,帶有自傳性質的內容,更是將恐怖片帶向了一個新的層次。
2014年的衍生作品《安娜貝爾》(Annabelle)個人電影問市,以預算僅650萬美元,打出票房2.5億美元,更在2016年的《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以真實事件「恩菲爾德靈異事件」改編,更拿下3.2億美元的傑出成績。
而即將在8月10日上映的《安娜貝爾:造孽》(Annabelle: Creation),正式宣告與上述系列作品構成了「厲陰宅電影宇宙」(The Conjuring universe)。並計劃在2018年7月13日推出《鬼修女》(The Nun)以及檔期未定的《歪頭男》(The Crooked Man)。
《安娜貝爾:造孽》由大衛桑德柏格(David F. Sandberg)執導,因為2013年自製短片《Lights Out》受到溫子仁注意,並進而力推片商發行終於在2016年首部電影作品《鬼關燈》(Lights Out)成到了1.5億票房的成績,也因此成為了溫子仁的第一大弟子。
此外,他更與溫子仁在DC超級英雄宇宙中有所關聯,溫子仁將執導《水行俠》(Aquaman)、大衛桑德柏格要執導《沙贊》(Shazam),這些作品都非常令人期待。
【她曾經做過太多傷害人的壞事。---羅琳•華倫】
《安娜貝爾:造孽》(Annabelle:Creation)由大衛桑德柏格(David F. Sandberg)執導,蓋瑞•道柏曼撰寫劇本,彼得•沙佛朗與溫子仁擔任監製。
本片是2014年電影《安娜貝爾》(Annabelle)的續集,電影時間軸來說是「前傳」性質,同時也是「厲陰宅系列電影」的第二部衍生作品。
安娜貝爾的真實事件,在《厲陰宅》和《安娜貝爾》兩部電影當中利用片段、融合、混搭、改編而成的超自然經歷讓觀眾認識。不同於電影裡導演溫子仁所設計的安娜貝爾驚悚詭異造型,真實中的安娜貝爾長得讓人討喜,但也正因這份看似「討喜」的娃娃,更讓人掉以輕心,進而引發一連串毛骨悚然的真實靈異事件。
不同於第一集《安娜貝爾》故事內容為華倫夫婦與相關宗教人士透過相關資料來推測安娜貝爾的起源;《安娜貝爾:造孽》則是偏向導演及編劇自由創作的超自然恐怖電影。
導演大衛桑德柏格對於恐怖氣氛拿捏與拿手的關開燈手法重現,搭配著11歲的露露威爾森(Lulu Wilson)與15歲的泰莉莎貝特曼(Talitha Bateman)兩位精彩的演出,透過電影的呈現塑造出緊張、詭譎的氛圍。更利用些許復古式恐怖分鏡演譯,讓觀影者有種似曾相識卻又不敢回憶的感覺塑造出心理恐懼。片頭不久也運用如同《厲陰宅2》(The Conjuring 2)一鏡到底的方式流暢地將觀眾帶入了劇情場景之中。
【這是這裡最惡毒的東西,這個娃娃,我不會去看她。---羅琳•華倫】
2014年《安娜貝爾》電影,基本上現實與虛構的比例,依照電影製作小組的說法,虛構成份較多,不像《厲陰宅》電影劇本的改編真實性近八成。
在《厲陰宅》和《安娜貝爾》兩部作品中,前言故事裡於1970年護校學生唐娜(Donna)與娃娃接觸後的超自然事件,是真實故事。其後華倫夫婦將其收納封印至華倫夫婦博物館(The Warren’s Occult Museum),但護校學生唐娜在擁有之前,此娃娃的經歷至今是個謎團。
而《安娜貝爾》電影,即是用華倫夫婦與相關宗教人士,透過當事人口述、以既有現實資料、傳聞、作合理性的假設,進而探討娃娃可能的源起,因此,是偏向帶點真實性推論的虛構故事。
此外,片中是設定為因信奉有角惡魔的邪教組織「拉姆的門徒」(Disciples of the Ram)進而讓娃娃被惡魔附身。會以此改編,主要是因為60~至70年代撒旦教是當時美國最常見到的邪教(泛指各種不同教義教派之撒旦教,而非指1966年由Antonio Szandor LaVey成立經美國政府批准的合法宗教),有著招喚惡魔儀式,所以華倫夫婦認為跟此宗教有關聯,如同他們收納封印的安娜貝爾娃娃,旁邊就貼上撒旦教的卡片。配合當時年代的社會議題,雖為推測但是卻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
運用真實超自然事件改編,配合教宗論述、神鬼論點、驅魔儀式、科學研究、心理學推測,並透過電影本身編寫闡述出相關的社會議題探討,一直是厲陰宅電影宇宙系列最讓人著迷的地方。
【厲陰宅電影宇宙-全新篇章】
厲陰宅電影宇宙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鬼才般的導演溫子仁,除了以東方弔詭氛圍和意境並融入西方宗教議題呈現出華倫夫婦真人真事的改編,更是在編寫劇本上有著獨特的巧思,《厲陰宅》「羅德島鬼屋事件」中,加入了娃娃安娜貝爾、《厲陰宅2》「恩菲爾德靈異事件」中,除了以《鵝媽媽童謠》之中一首名為「There was a crooked man」(一個扭曲的男人)為藍本設計出歪頭男,更是於電影上映前三個月重拍增加鬼修女一角,透過種種的巧思,不僅讓電影氣氛更加驚悚,也使得厲陰宅系列形塑上更為完整。
安娜貝爾源起中的源起-《安娜貝爾:造孽》作為確認厲陰宅宇宙系列形成後的第一部電影,完美地將安娜貝爾該角色融入在厲陰宅系列之中,並相當成功地扮演為後續舖陳的最佳推手角色。引頸著一步一步漸漸擴張形成最新厲陰角色群的到來,華納企圖以一年一部厲陰宇宙電影的步調,逐漸形成恐怖電影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