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相信病人 慈濟醫院逃債病人的轉變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8-07

瀏覽數 27,700+

相信病人 慈濟醫院逃債病人的轉變
 

逃債病人的轉變

慈院優免部分不只有病房差價,貧病交迫病人的醫療費用也會優免。曾經有病人在醫院的體恤及鼓勵下,執行分期還款計畫,雖然他因為持續就醫,用得多還得少,但他願意自立自強,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效益。

每家醫院或多或少都有病人積欠醫藥費,我曾在新聞上看過,有些醫院每幾年會把欠費病人的欠款單燒掉,表示醫院不再追討這些費用;臺北慈院從來不燒單據,因為會計帳務還是要清楚,但是經驗告訴我們,積欠醫藥費的病人,會還的就會來還,不會還的無論再怎麼催、追、逼討,還是不會還。

我們相信病人一定是真的有困難,有不得已的原因才會拖著不還,不是故意欠錢。只要病人有來還款,不管多或少,我們都很欣慰。臺北慈院一個急診常客,就是從屢次逃院躲避醫療費用,到做到「多少還一點」。

通常農曆七月病人比較少,有一晚急診室有兩位病人在等床,兩人都有感染發燒的情況,但樓上病房區只剩一張空床,只能先安排一位病人入住。我請排床同仁斟酌處理。後來我問同仁如何決定哪個病人優先,是依急診先後?病情輕重?還是病人年齡?

同仁說兩位病人一位是急診常客,是酗酒的阿富,每次只要症狀稍好就欠款逃院,所以先安排另一位病人上樓。但考量阿富正因關節疼痛發燒,在同仁努力下,稍晚也調度出另一張病床,所以他也入住了。

我好奇阿富為什麼老是逃院,隔天早上我進醫院時,他的資料已經在我辦公桌上,同仁很快就給我答案。原來他從二○○六年開始到臺北慈院就診,一開始不常來,後來次數日漸頻繁,到我二○一四年看見這份資料時,他總共在慈院門診一次、急診六十六次、住院五次,每次都趁醫護人員不注意時從醫院開溜,住院也是屢住屢逃,沒有一次付清醫藥費。

我很想知道阿富是不是有什麼困難?需不需要我們協助?我請護理長詢問他:「如果院長來看看你可不可以?」我走進病房時他趕緊從床上坐起來,我猜他心裡可能在想:「糟了,院長親自來討債了!」

「你哪裡不舒服?」我問阿富。

「我發燒,很痛。」他說。

他給我看了他的手和腳,關節都是痛風石,摸起來還發燙。他臉上的微血管擴張,這是長期酗酒的症狀,我推測他的痛風發作與酗酒有關。他一開始說「沒有、沒有」,後來才不好意思承認,但又急急補充:「我最近都沒有喝!」

我跟阿富說:「喝酒傷身,你一喝痛風就會發作,會很不舒服,不能再喝了,對身體很不好。我今天來看你,是因為醫師與護理師都來跟我說,你每次都沒有把病治好就跑掉。他們很擔心你,又聯絡不上你,是不是這次你可以把病治好再走?」我拍拍他的肩膀說:「其他事情你不要擔心,我會幫你處理,但一定要把病治好再出院,不然很難好起來。」

用愛發願是最困難的事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請一位女社工師接手關懷阿富,慈院的社工師常常接觸這類病人,已經有一套輔導模式。她慢慢地跟阿富聊,試著打開他的心防。原來阿富隻身從高雄北上討生活,卻無固定工作,只能站在路橋下讓人請去打零工維生。阿富每月所得約兩萬元,他在北投租屋,扣除房租及日常開銷所剩無幾,加上愛喝酒,喝出一身病,不舒服了就來慈院掛急診。

阿富之所以捨近求遠,從北投大老遠跑到新店就醫,是因為他之前在其他醫院看診,因付不出醫藥費,看完醫師就落跑,搞到醫院都不歡迎他。後來他到臺北慈院就醫,發現慈院不會拒他於門外,於是他有病痛就往慈院急診室跑。他付不起醫藥費,也沒健保,所以每次都逃院;等到身體又不舒服,又來慈院急診,然後又逃院,周而復始。

社工師告訴阿富有困難就說出來,醫院會幫他想辦法;想要身體健康就一定要戒酒。省下喝酒的時間,可以為社會做一點事,省下的酒錢則可以用來布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或是從幫助自己開始,慢慢清償醫藥費,讓自己不再欠債。繳醫藥費給醫院,醫院可以拿來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戒酒往往需要外力約束,社工師遊說阿富簽署「戒酒意願書」,發願不再喝酒,如果再因酗酒進急診,願意被社工師帶到醫院對面的環保站做志工。

第二天我再去病房看阿富,摸摸他的關節,微熱而已,已經好多了,他也說感覺身體好很多,要出院了。我很訝異,不是不用煩惱醫藥費?為什麼還要趕著出院?原來他擔心不做工就沒有收入,我要他安心住院,有困難我們會幫忙。

阿富出院那天打開皮夾,裡面只有兩百元,扣除回北投的捷運車資及當天晚餐錢、隔天上工前的早餐錢,他自願先償還五十元醫藥費。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才還五十元有什麼用?有還跟沒還一樣。但對阿富來說,五十元已經是他身上所有錢的四分之一,十分珍貴。這樣的心態,正是證嚴上人希望所有人都能抱持的心念。

社工師為阿富擬定還款計畫,一個月還一千元,把戒酒省下的錢拿來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我算著日子,看他會不會來,一個月後他真的出現了,還了一千元。其實以他積欠的醫藥費金額,每個月還一千塊,四十年才還得清,但重點不是還多少,而在他遵守約定。我很欣慰阿富有好的起步,他做到答應我們的事情,自己也很高興。

以前來醫院是匆匆來、偷偷走,從擔心「院長來討債」,到有事情直接找我,阿富的改變多大!這也是慈院同仁讓我很感動的地方,他們從來沒有因為在資料上看到他積欠醫藥費就不接受掛號,或在病歷上加註記號,給他不公平待遇。只要他有病痛,醫療照護一點都沒有打折扣,對他總是「逃院」這件事,大家心照不宣,以前也從來沒有人來跟我告狀,說醫院有這麼一個「劣跡昭著」的「累犯」。只是我們期待他戒酒,他還沒辦法完全做到,看到社工師總是頭低低,好像做錯事的小孩,但阿富知道大家都愛他、關心他。

如果不是主動問起,我根本不會知道慈院有阿富這個病人,在慈院同仁心中眾生是平等的,我很欣慰同仁用愛和關懷改變了阿富。對阿富來說,慈院的存在讓他心理有依靠,不必害怕生病;他知道病了有慈院的照顧,完全不必擔心沒錢被趕出醫院,當他有其他困難,找我或是社工師都可以得到幫助。

阿富的故事還有個意外插曲,有一天一名女士闖進院長室,來勢洶洶,一副找人算帳的樣子,原來她是阿富的女朋友。由於社工師對阿富的關心沒有斷過,她誤以為社工師對阿富有興趣,跑來興師問罪。對此我們啼笑皆非,但這也表示社工師非常用心,用心到連他女朋友都大生醋意。

說到這裡,就一定要稱讚慈院社會服務室的同仁。除了阿富,社工師手上還有許多酗酒個案,他們常常喝酒喝到半夜來急診,但天亮就趕快結清費用離開醫院。為什麼急著一大早走人?「因為等一下社工師要來了,又給她看到我喝酒,歹勢啦。」病人說。

我們的社工師大多是女性,卻本事高強,能「收服」這些酗酒的大男人,他們除了不好意思面對社工師,還怕一旦被社工師「逮」到,除了會要求他們自我反省,還會被帶到臺北慈院對面的慈濟環保站「做環保」。

相信病人 慈濟醫院逃債病人的轉變_img_1

 

本文節錄自:《愛是人間最好的藥:臺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誠的全人醫療》一書,趙有誠、邱淑宜著,天下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Aaron Burden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