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留學生討論台灣待不下去,想出國的網文瘋傳,反應兩極,有人認為普遍反應了大學生,對於求職的焦慮。但是也有當過留學生的上班族嗤之以鼻,覺得他們把出國想得太浪漫,尤其在毫無人脈優勢的歐美國家找好工作,競爭可是空前殘酷。到底這群人追夢前,檢視過自己戰力夠頂尖了沒?
一個成軍不到一年、從南部紅到各大學的Facebook學習型社群「讓狂人飛」, 標榜幫大學生增加課堂外的即戰力,至今已吸引超過5.6萬粉絲。創辦人洪璿岳,也已經觀察到這個現象。他指出,八年級世代很兩極,一群是放棄只想玩;另一群則是對未來是否找得到好工作,極度焦慮,看到大環境不好也常火大。可是行動前不先思考,光知道亂闖,絕對不夠。
其實,洪璿岳也曾有類似經驗,只是追夢的地方換成台北。在2014年,原來就讀高雄大學金融管理系的洪璿岳,曾認為南部環境不好,一度輟學。常常每幾個星期就搭著客運北上,過著這樣辛苦的日子:早上,他在台北的廣告公司實習,晚上則得在服飾店值大夜班到午夜,以支應自己交通費與飯錢。睡幾個小時後,第二天又得回到廣告公司繼續實習。
為什麼要這麼拚?因為台北在他這個平凡南部小孩的眼中,代表著許多可讓自己翻身的元素:很多好的演講只在台北開,因為講師大多不願到南部,南部的各類教育資源也相對少;甚至,優秀企業的實習機會,也集中在台北。未來好工作的機會,不用說也在台北。
過了一陣子,洪璿岳警醒發現,土法煉鋼式的輟學、自我摸索,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只是在填補焦慮,實質上沒有提升戰力。2016年,回到高雄的他,反思過往經驗後,決定成立讓狂人飛學習社群,強調的是讓大學生不用像當年的他離開校園北上,就可以藉著經營社團必定會有的行銷與活動經驗中,去打造未來職場戰力。
同時,在已經是社會人士、顧問講師許皓甯的協助下,讓狂人飛社群一開始,就有業界水準的講師群,一年內6場收費的學習工作坊,都強調手把手,教導大學生做社群行銷、辦活動等課程,是足以打造出日後求職時有亮眼作品資歷的水準。也因此場場秒殺完售。現在已紅到大學生天天主動找上門,透過臉書粉專聯繫,外送講師到校園開課。
洪璿岳與顧問許皓甯都發現,讓狂人飛的社群裡有不少大四學生,的確已在憂心找不到好工作,或好的實習機會。有憂心,表示沒有放棄自己,至少是個開始,但他們會持續給出這樣的建議:首先,你是在應付自己的焦慮,還是在試圖看清自己?這種沒有真實目標的努力,不是勇氣,而是魯莽。
其次,雖然找到好工作,需要的是能力外加機運。看清自己現有戰力,至少會知道自己想要在工作取得的價值是什麼?現有能力可以給的又是什麼?從中找到正確思考人生的方式,進而抓對學習成長的路。這樣踏實築夢,可讓你在機運來時做好準備,不再亂撞牆。
圖:「讓狂人飛」顧問講師許皓甯。
圖片來源:讓狂人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