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好帶的孩子更需要注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7-01

瀏覽數 57,000+

好帶的孩子更需要注意
 

孩子有好帶的、有難帶的。好帶的孩子很好入睡、好起床、有食欲、有笑臉,從大人的眼光看來是很好照顧的孩子。難帶的孩子難入睡、難叫醒、半夜大哭、不怎麼吃飯、常生病、不聽話、或做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在大多數狀況中,孩子比較難帶的父母比較容易因照顧小孩而煩惱。不過,只要不是什麼特別的疾患,比較難帶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需要再擔心什麼。但前提是,雙親不責備自己、不責備孩子。如果責備自己或孩子,在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上就會不順利,可能留下什麼後遺症。

不要讓母親一個人獨自努力。在父親及周遭的人幫助下養育孩子,就算是比較難帶的孩子也能好好地成長吧。

愛迪生與愛因斯坦算是相當有個性、不好帶的孩子,但他們得到父母的理解,得以發揮長才。雖然是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我還是必須說─認知孩子是不好帶的孩子,與孩子相處保持餘裕,十分重要。

好帶的孩子如果身心健康、無風無雨地成長,就會成為優秀的大人吧。好帶就令人安心。但有時候,父母會因為孩子好帶想偷懶省事。這麼一來,孩子就感受不到雙親的愛而覺得寂寞。

二○○四年,九州佐世保市發生了一件小六女童殺人的事件,直接的殺人動機是網路上的爭吵。加害女童過去被認為是一個很好帶的孩子,但精神鑑定發現,她有難以關心他人的特質,也難以將細微的感情言語化。也就是說,她其實是個需要被特別照顧的孩子。

我的祖母曾經這麼說:「越是不需要費心照顧的孩子,越是應該費心對待。」這是所謂「老奶奶的口袋知識」吧!以現代心理學來看,真是一句非常有道理的話。

父親的職責、母親的職責

《週刊AERA》二○○八年八月四日號,列出最近發生的、與父親有關的少年凶惡事件,製作成「連續不斷的未成年凶惡犯行 孩子們崩壞的元凶─父源病」特輯。二○○八年七月發生的八王子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據說加害者的父親沒有好好聽孩子想跟他商量的事。同一個月發生的東名高速公路劫持巴士事件,犯案的國中生說想要讓雙親為難、困擾。各式各樣的事件裡,過度嚴格的父親、過度干涉的父親、無視孩子的父親,被孩子們如此評價的父親們一一登場。社會曾關注過「母源病」這個詞,但是把責

任全推到母親身上是不對的。在現代社會,父親的問題反而更大也說不定。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雜誌特輯中,舉出了幾個容易出現問題的父親類型,譬如「高壓上司型」、「朋友型」、「無關心型」,介紹各種類型的父親與孩子的煩惱,解釋其不同成因。有父親太沒用而把家庭搞壞的例子,也有把父親太過理想化而造成問題的例子。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呢?

大部分父親都期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好父親,但也有一些父親把忙碌當藉口,逃離教養孩子的任務。另外,也有依照妻子指示擔任育兒助手的父親,但以一位父親來說,那樣是不夠的。

就生物學來說,因為母親產下孩子而成為家族;而就心理學來說,家族的開始起於父親宣示某人為自己的家人。「在這裡的各位都是我的家人!不管怎樣的危險排山倒海而來,我都會負起責任,保護大家!」如此強力的宣言,不就是身為父親的職責嗎?

關於父親與母親的職責,原則上來說,母親有「連結的職責」,父親有「切割的職責」。母親說著:「那樣就可以了。」給予餘裕;而父親說著:「不這樣做是不行的!」立下規則。但是根據調查,目前養育孩子的實際狀況是,母親擔任「現實」的角色,而父親擔任「遊戲對象」的角色。母親幫孩子洗澡,而父親在浴缸泡澡與孩子遊玩。而且從母親的角度來看父子的遊戲,有時候會覺得玩過頭了。

母親花費很多時間與孩子相處,照顧孩子,所以會有疲憊的時候吧。有八成育兒中的母親曾經對孩子感到焦躁。這時候就輪到父親上場了!

對照顧孩子感到愉悅的母親,大多數都有丈夫幫忙照顧孩子。更進一步地說,就算丈夫沒有具體地幫忙照顧小孩,只要夫婦間有充分令人滿足的對話,妻子也會對照顧孩子感到幸福。

在積極育兒的父親裡,有些人會批判因育兒而感到苦惱的母親。但是做這種事情只會加深妻子的孤獨感,沒有任何幫助。神學家赫斯博曾經這麼說:「父親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好好地愛孩子的母親。」正因為得到丈夫的愛,母親才能夠溫柔地對待孩子。不過,丈夫也不是說愛就能愛,妻子也必須做到被愛的努力。

好帶的孩子更需要注意_img_1

本文節錄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被逼入絕境的青少年心理》一書,碓井真史著,李怡修譯,時報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Annie Theby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