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大師湯瑪斯.佛里曼的新作《謝謝你遲到了》,在各行各業引起廣大迴響,這次佛里曼來台演講,包括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朗格全球總裁威廉.施密特(Wilhelm Schmid)、美國高通公司總裁德瑞克•艾彼雷(Derek Aberle)、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都蒞臨分享他們的心得感想。
身為佛里曼的忠實讀者,鄭崇華對佛里曼提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大表認同。今天從教室課堂的學習已不夠,「必須學會終身學習,否則會在這快速進步的社會中脫節,」他說。
鄭崇華以1971年創立的台達為例,台達正是一家不斷學習、調整,順應世界需求變化的企業。1983年發展出輕薄短小的Switching Power Supply(開關電源),取代笨重的Linear Power Supply(線性電源)。2000年台達的經營從過去的IT(科技)跨入ET(能源科技),產品的能源提供效率已達90%以上。
他也再次呼籲氣候變遷的重要性。即便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所有承諾國家按照《巴黎協定》執行,仍達不到攝氏2度C的目標。但是鄭崇華仍認為,絕對有機會達到目標,關鍵是大家要開始行動,建議應從終端設備、交通設施、與綠建築節能三方面著手。
朗格全球總裁威廉.施密特則指出,朗格是製造機械錶的公司,絕不會說「謝謝你遲到」,當然希望我們的產品都能非常準時。專程從德國飛抵台灣的他開場即巧妙地用佛里曼新書名開了一個玩笑,讓全場觀眾忍不住笑出聲。
自從170年前,朗格創辦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and Adolph Lange)在德國一個小鎮創立錶廠,就堅持不能原地踏步,精益求精創新的理念。當APPLE推出智慧型手錶後,不少人擔心將對機械錶製造廠造成影響,但施密特認為,機械錶的目標客群和智慧錶截然不同,能夠提供智慧錶沒有的價值,那就是情感的認同,「當年石英錶出現時,市場預測機械錶將壽終正寢,沒想到仍有不少人懷念機械錶的滴答聲」。
「面對時代的快速變遷,只要找到自己的颱風眼,就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施密特引用佛里曼的話說。
而美國高通公司總裁德瑞克•艾彼雷也非常認同佛里曼所說,摩爾定律仍然適用,例如高通針對雲端運算系統設計的微處理器,已採用10奈米技術,裡頭有80億個電晶體,「產品愈來愈小,效能愈來愈好。」
對於下一世代的產品,艾彼雷強調,5G、物聯網是大勢所趨。2019年,5G將商業化,到了2035年,會創造出價值12兆的周邊商品服務。物聯網部分,目前全世界有50億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預估接下來還會有100億個新裝置連上網路,背後技術需要不斷創新。
「行動科技要有強大效能,產品必須輕薄短小,耗電量也要低,高通要針對行動平台研發出這樣的技術,」艾彼雷說。
佛里曼的3M理論也適用在金融業。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科技對金融業影響跟助益都很大,他舉自己用手機申請銀行帳戶為例,第一次不用去分行,也不用跟行員面對面,透過網路將資料、照片上傳,30秒就完成申請,方便性高又省時。
此外,科技界最關注的AI人工智慧,金融業也運用在機器人理財上,像瑞銀推出的智慧財富管理,能做到每一天為每一個客人的每一個投資都做好檢視,以提供最好的投資體驗,這在過去是很難想像、或做不到的。
陳允懋強調,大家可能無法想像,卡達周邊地緣問題,竟然會影響歐元長期債券走勢,以前一般投資人很難獨自對此作出分析,現在透過新技術已經可以做到。
但是新科技不僅是一部運算機器而已,而是怎樣跟人類一起合作。金融業看到的就是Hybrid Model(混合模型)將是未來的趨勢。不過,他也提醒在高效發展下,人們也要反思加速的社會,對人類生活是否真的更好?
2007年是科技業突破發展、颶風成形的一年,陳允懋從金融業角度觀察,2008年金融風暴才是金融業颶風吹起的時刻,當時所有機構都在築牆,而現在大家想的是,如何進入颶風眼中,擁有最安全的位置,並有能力利用颶風的力量,讓人類社會都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