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北市房價過高,許多民眾評估現有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買房,而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推出只租不售公宅藉以滿足青年需求,並計畫在4年2萬戶、8年5萬戶公共住宅,對於這個政策的執行,中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曾光宗認為:「以臺灣整體而言,臺北市的公宅需求是占最大的,因為外來人口多,來自臺灣各地的青年幾乎都在北市落腳,因有較多的工作機會,也連動帶起較大的居住需求,能為青年解決居住問題,減少從找住所就開始面臨的挫折,讓居住環境舒適且安心,確實是能幫助臺灣新一代年輕人的未來發展。」
臺北市公有地少 土地是最大考驗
目前政策下的執行,的確快達到兩萬戶的規畫,曾光宗分析:「臺北市政府在未來興建公宅的路上,將面臨執行的困難,就是公有土地太少,目前能開發並能興建國宅的公有地幾乎已用盡,要如何符合8年五萬戶,將是北市府的最大考驗!」
除了土地問題外,社宅周邊居民出現反彈聲浪,認為社會住宅的設置會衝擊當地治安、交通,甚至還會造成周圍房價下跌的問題接踵而來,如何透過宣導和資訊傳達的方式讓民眾重新認識公宅,也是重要習題之一。
仿效東京「一都三縣」 北市可與週邊一同開發
曾光宗說:「臺北市在面臨公有地用盡的困難下,唯有將視野擴大,以首都圈的概念整合。以東京為例,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又稱為一都三縣,彼此共同發展和協助,因而創造東京首都圈的便利與經濟脈絡整合。臺北市也可如法泡製,結合鄰近縣市政府,如新北市、基隆和桃園等,可用土地增多,公宅可興建的戶數也可藉此提高,加上民眾可多利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前往工作地點絕對非難事,能有好的住宿環境,適當的休息時刻,更能提高青年的工作效力,發揮更多潛能,甚至還可以利用下班之餘,還心有餘力的做額外的接案,增加工作產能外,也能適度提升個人經濟能力。」
聯開宅改商用 發揮最大效益
目前臺北市裡現有的公宅,有部分是屬聯開宅,聯合開發的房子因為就位處於捷運站,所以本來市場價值就不低,成公共住宅後,以只租不賣的方式提供給民眾,但租金不算便宜,也變成租屋民眾的另一種負擔。曾光宗說:「以北市的聯開宅來說,其實應該出租給商用辦公室以獲取更多的租金之後所分得的資產,也就是屬於全體市民的資產,將其投進地方建設,發揮資產的效益最大化,或許比高價出租住宅會來得更完善。」
曾光宗認為:「公宅整體政策相當不錯,居住正義是該被正視的問題,能提出這些政策方針確實是好的事。」居住正義的議題,是現在臺北市民最迫切的需要,柯文哲的公宅住宅政策,就是盼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