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要強調「維繫關係」與「留下和解的餘地」的重要性呢?
其實我也是在人生旅途上跌跌撞撞,才明白這一點有多麼重要。
請容我說一個小故事。
當我擔任智庫的部長時,有一位屬下 A 表示他想調到其他部門。而請調的原因,是他對我的管理方針強烈反彈。
我在經營一個組織時,非常重視團隊合作與團體行動。 A 是一位才華洋溢的人才,但總是過度追求個人表現,因此身為部長,我不得不對他特別嚴格。
但 A 可能無法接受我的管理方式吧,於是前來要求轉調。
我接受了請求,允許他轉調,最後在部長辦公室裡對他說:「到了新單位之後,要加油喔。」
然而 A 的反應卻始終冷淡。他沒有對我說謝謝,連點個頭都沒有,就這樣走出辦公室。他的背影,對我的管理方式表達了強烈的抗議。
之後,即使在公司走廊上遇見 A ,別說交談,他甚至連看都不看我一眼。
聽起來這位屬下像是個任性又自我中心的人,但事實絕非如此。
現在回頭想想,我當時的管理方式的確不夠寬容,也不夠成熟。
儘管我是個不成熟的管理者,但一直相當重視某件事,就是「謹記不要緊閉自己的心門」。
這是因為在我成為管理階層之後,我的恩師 Y 教授說的那句「你真是不討喜」,仍然持續在我心中迴盪的緣故。
因此,即使 A 不願意看我、不願意和我說話或對我敞開心胸,每次在走廊或電梯裡遇見他時,我一定會主動對他說:「最近好嗎?」「我讀過那篇報導了!」「我看了你上電視的那集喔!」「你現在很活躍耶!」
當我持續透過這種形式,不斷對他說話一陣子之後, A 開始用「對啊」、「還好啦」等簡短的答覆回應我。我覺得他凍結的心已經慢慢開始融化了,但還是不願意對我敞開心胸。
人心的柔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和這位 A 都離開智庫,兩人踏上了新的旅程。當時他離開我的部門已將近十年,有一次,我偶然在東京丸之內某間飯店的大廳與他巧遇。
那時的對話,我一直放在心上。
「噢,小 A ,好久不見!」
「啊,田坂先生!好久不見了!」
「你看起來氣色很好耶。你在媒體上活躍的表現,我都有看到喔。」
「謝謝你。」
「下次有空,歡迎來我的新辦公室坐坐。」
「好的,我一定會去拜訪。」
幾天後,他真的造訪了我的辦公室。
他在接待室的椅子一坐下,便開口說出一段更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田坂先生,我最近成立了一個 N P O (編按:非營利組織),在我擔任代表之後,才明白田坂先生當時想告訴我的道理。最近每當我在管理工作遇到瓶頸時,都會想著:『如果換成是田坂先生,他會怎麼想呢』……」
這個小故事的意義,絕不是在炫耀我的管理能力;事實上,現在回頭想想,我的管理方式實在不成熟得令人汗顏。
真正值得稱頌的,其實是 A 能對自己曾經如此反彈的人,說出這番話的那顆「柔軟的心」。
我介紹這個故事的原因,就是想對各位讀者傳達一件事:
在人生中,當我們的心遠離他人時,不論自己是個多麼不成熟的人,也必須做到在心中維繫與對方的關係。
如此一來,人生有時就會送給我們一份「美妙的禮物」。
讓我們的離別充滿韻味
在這個故事裡,所謂「美妙的禮物」,就是經過十年的歲月之後,我還能和 A 和解,並且聽見他對我說出如此溫暖的話。
透過這個經驗,我也從人生中學到了一件重要的事:
即使過了十年,人依然能夠和解。
不論是多麼糟的人際關係,只要我們抱著正確的心態持續前進,就算經過十年以上的歲月,也能有機會與對方和解。
而這裡所謂的心態,就是不管在什麼樣的對立或衝突之後,也一定要「留下未來能與對方和解的餘地」這樣的態度。
因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人的心境都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改變。
即使當初與對方起了激烈衝突,總有一天還是能夠原諒對方。
總有一天能夠承認自己的過錯。
總有一天能夠感謝對方。
既然如此,留下一個當自己與對方的心境改變時,便能和解的餘地,正是人們為了「度過美好人生」的睿智。
經過十年的歲月後,我還能與 A 和解的小故事,正是讓我學會這件事有多重要的體驗。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步伐雖然笨拙,但是在人生中,體驗過許多次這種超過十年以上的和解。
透過這些體驗,我除了學會「留下未來和解的餘地」的睿智之外,也明白了「相信人心的柔軟」的心態。
當我們因為各種對立或衝突,以鬧翻或離別的形式,與他人「分開」的時候,即使心在當下沒有反應,我們也應該透過言語,替未來留下能夠和解的餘地。
「以後有機會再見吧。」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笑著再會。」
「或許我們還有機會相見。」
不管說什麼都無妨,只要避免說出造成「殘忍的離別」的言詞,讓離別充滿韻味,那麼人生中必定能遇見許多超出你我想像的奇妙事情。
「柔軟的心」其實也就是相信人生充滿了奇妙的心。
本文節錄自:《為什麼缺點多的人反而受歡迎?》一書,田坂廣志著,周若珍譯,采實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