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知識就是力量」的錯誤迷思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6-12

瀏覽數 23,050+

「知識就是力量」的錯誤迷思
 

—無法組織成明確行動計畫的知識,只是死知識

知識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普通知識、二是專業知識。普通知識再廣泛多樣,就累積財富而言終究很少派得上用場。就好比大學雖貴為知識殿堂,傳授幾可涵蓋人類所有的普通知識,教授們卻往往兩袖清風,因為他們專精傳道、授業、解惑,而非組織或應用知識。

知識本身無法吸引金錢,除非它被妥善地組織、活用,擬定實際的計畫或行動,達成累積財富的明確結果。世人多半缺乏這層理解,誤解「知識就是力量」的箇中真意,導致終日惶惶惑惑。事實正好相反!知識充其量只是潛在力量,唯有加以組織成明確的行動計畫,並擬定清晰目標時,知識才會是力量。

這正是當今教育體系裡「失落的環節」,教育機構未曾在學生習得知識後,進一步教育他們組織、活用之道。

許多人錯以為,亨利.福特沒接受過多少「學校教育」,所以不算是受過「教育」的人。犯下這種錯誤的人完全不瞭解教育的真正意涵。英文中的教育(education)一字源於拉丁文的educo,意為由內向外引申、汲取,培養。

受過教育的人不必然學富五車,而是他們心智健全發展,因此可以在不侵犯別人權利的情況下得到自己渴望的任何目標或等值事物。亨利.福特堪稱這道定義的最佳代言。

沒學歷的「無知老粗」卻讓一批精良的智囊團為他所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家芝加哥報紙刊登數則社論,文中指稱福特是「無知的和平主義者」。後者駁斥此說,並控告報社誹謗名譽。法院開庭時,報社律師請求抗辯,要求福特站上證人席,欲藉此向陪審團證明福特無知。律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轟炸福特,全都出於一種居心,亦即儘管福特滿肚子都是製造汽車的專門知識,但總的來說,他就是個無知老粗。律師輪番轟炸以下問題:

「誰是班尼迪克.阿諾(Benedict Arnold,美國革命初期的將軍,後來叛國投靠英軍)?」「一七七六年,英國為了鎮壓美國叛亂,派出多少兵力到美國?」福特針對第二道問題的回答是:「我不知道英國派兵的確切數字,但聽說,派出的士兵遠多於活著回去的數量。」

到了最後,一連串問題實在讓福特不勝其煩,他在回答一道特別無禮的問題時突然傾身向前,伸手指著發言律師說:「如果我真的有心想回答你剛才提出的蠢問題,還有稍早那一大堆無聊的問題,請容我提醒你,在我的辦公桌上有一排按鍵,我只要按下其中一個,就可以召來助理人員,回答任何我急著想知道的問題答案,包括事業上的專業問題。畢竟這才是我投注畢生精力之所在。現在,煩請閣下好心告訴我,如果我身邊有一大堆人隨時聽候我詢問有的沒的知識,我幹嘛為了答覆這些問題,花時間跟心力把它們記在腦子裡?」

這確實是非常合乎邏輯的答覆。律師因此啞口無言。法庭上每個人都明白,能這樣回答的人絕非無知老粗,而是有教養的人。

一個人若是知道該從何處取得需要的知識,也知道如何組織知識並擬出明確的行動計畫,那他就是受過教育的人。亨利.福特懂得向「智囊團」求教,獲得一切所需知識,因此成為美國超級富豪之一。對他而言,博學多聞不必然重要,他犯不著將所有知識都塞進腦袋裡。

懂得活用專家,就可以達到致富目標

若想要確保自己具備將渴望轉化為等值財富的能耐,你就必須取得提供服務、商品或所處行業的專業知識,才能夠換取財富。或許你需要的專業知識超過你的學習能力或興趣範圍,此時,你可能就得借助「智囊團」之力填補不足之處。

安德魯.卡內基自承,他個人是鋼鐵業技術的門外漢,然而他根本就不怎麼想要搞懂技術。當他遇到製造、行銷鋼鐵產品的專業問題,只要詢問智囊團裡的專業人士即可。

累積鉅富需要力量,這股力量來自高度組織並善用專業知識,不過,一心想要賺大錢的人不必然得自己學習這種知識。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有些人野心勃勃想要平步青雲,卻沒有足夠的「教育」以便汲取必要的專業知識,前述故事應該能讓他們心生希望、備受鼓舞。有些人因為受教不足,終身備感「自卑」,倘若他們懂得根據自己的致富目標,找到具備專業知識的人組成智囊團,並加以調度,其實他們的學問也不輸給任何智囊團成員。

愛迪生一生只受過三個月「正規教育」,但他既不缺學問,也沒死於貧困。

亨利.福特沒把六年級讀完,賺錢的本事卻令人刮目相看。

「專業知識」是市面上最多量也最廉價的商品!只要看看任何大學的教授薪資便可明白這一點。

懂得如何花錢買知識,就懂得如何賺錢

首先,你得先決定自己需要哪一種專門知識,還要知道用它來做什麼。大致來說,你需要何種知識,取決於你主要的人生目的、極力追求的目標。一旦釐清這個問題,下一步就是瞭解有哪些可靠的知識來源。比較重要的來源是:

一、個人的經驗和教育

二、與別人合作以便獲取經驗和教育

三、大專院校

四、公共圖書館(閱讀專書與期刊,或許也可以學到人類文化的所有知識)

五、特殊訓練課程(特別是夜校與函授學校)

等你一學到專業知識,就必須加以組織並付諸應用,擬定切實可行的計畫去實現你的明確目標。除非你懂得活用知識去創造有價值的事物,否則知識等於毫無價值。這便是大學文憑無法保障成功職涯的原因。

如果你仔細考慮多接受一些額外學校教育,首先得決定學習知識的目的何在,再找出哪些可靠的來源能夠讓你學到該領域的知識。

各行各業的成功菁英從未停止學習與自身的主要目標、事業或職業有關的專門知識。那些無法成功的人往往認為,一旦學校教育結束,尋求知識的時期就到此結束;事實上,學校教育教的只是基本功,讓我們學會如何獲取有用的知識而已。

「知識就是力量」的錯誤迷思_img_1

本文節錄自:《思考致富》一書,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著,周玉文譯,野人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Roman Mager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