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命令會讓孩子更反抗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6-10

瀏覽數 5,150+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命令會讓孩子更反抗
 

不論是去超市還是餐廳,叫孩子不要跑他就跑得更勤快、叫他安靜一點他就更吵鬧。跟他說再這樣下次就不帶他出門也沒用。本來覺得應該是孩子比較活潑,但是這種情況日漸嚴重,到底該怎麼辦呢?

相信父母都有過這些經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到友人家拜訪、去博物館參觀時,會因為孩子的變成「人來瘋」而感到難堪的經驗,特別是在公共場所不願意遵守秩序而耍賴的孩子,更是讓父母感到不知所措。

當旁觀者盯著吵鬧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只好先安撫眼前的情況,答應孩子所有要求。然而,這只會讓情況更惡劣,因為孩子下次就知道可以利用父母的難堪來要求更多事情。父母必須教育孩子公共場所該遵守的禮儀與規範,不能期待孩子與生俱來就懂這些事情。前往公共場所前,要先跟孩子約法三章,明確的告訴孩子如果不遵守約定的話回到家會有什麼樣的處罰。

另一方面,在公共場所一味要求孩子安靜的做法,其實有違孩子的天性,因此父母可以準備一些書、拼圖、卡片等讓孩子玩,同時也可以準備一些小點心。大部份的父母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的時候會不知所措,進而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聰明的看出父母的窘迫內心,會再追加一些新的要求。這時候,建議馬上將孩子帶離現場。那麼該如何糾正孩子避免讓父母陷入窘境呢?

①    讓孩子體認到一致性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展現一致性給孩子看,與孩子一同建立起規則後,必須堅持採用同一態度處理。如果父母依據心情決定生氣或不生氣,孩子就會無所適從。父母展現明確的態度,孩子就會意識並且認知到在公共場所需要遵守的規則。

②    引導孩子積極想要遵守規則的心態

教導孩子要遵守規則時,不要用命令的口吻,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出現反抗心理。用「我們一起這樣試試看好不好?」的口氣來勸導孩子,孩子會比較願意聽,「或是這樣做會不會比較好呢?」來引導孩子,讓孩子有參與感的方式也是不錯的方法。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③    看見父母實踐的樣貌

有些父母會強迫要求孩子要遵守規則,但是自己卻隨心所欲,孩子如果失去對父母的信賴,同時也會失去想執行的想法。當孩子反抗與徬徨時,毫無信賴度可言的父母是無法提供任何協助角色,因此,要努力當孩子的榜樣。

④    耐心等待孩子

要糾正問題的行為並不簡單,要讓孩子清楚知道做錯什麼事情,為什麼不能重覆這個行為,然後耐心等待孩子的改變。讓孩子出現變化的唯一養育秘訣就是關心,如果沒有獲得父母足夠的關心,就會做出更多問題行為來吸引父母注意。

孩子有一點點改變時,要記得鼓勵稱讚孩子。若孩子為了引起父母關注而持續某種行為時,暫時忽略也是一種方法。如此一來,孩子就會知道這些行為無法獲得關注。孩子在公共場所恣意妄為的行為,代表孩子極度需要父母的疼愛與關懷,因此不要一味的責罵或是生氣,父母的關心才是導正孩子行為的最佳法寶。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命令會讓孩子更反抗_img_1

本文節錄自:《爸媽,我也要面子呀!孩子的心事並非小事,解讀43個孩童行為背後的「內心小劇場」》一書,洪美京著,陳聖薇譯,采實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unsplash Tina Floersch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