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呂寶靜: 願力有多大,馬力就有多強

台灣長照先行者 衛福部政務次長專訪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7-06-22

瀏覽數 43,550+

呂寶靜: 願力有多大,馬力就有多強
 

本文出自搞懂長照 17大服務報你知

呂寶靜的母親照顧中風八年的爸爸,爸爸幾次入院,最終成為「三管病人」而過世。看到媽媽的苦,1990年她從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發願要把所學用於像媽媽一樣的家庭照顧者,從此開始服務家鄉長者。

「老人照顧是社會給我的角色,」2016年入閣的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寶靜,是台灣最早投入長期照顧研究的學者之一。

台灣開始意識到長照迫切性

2000年在政大社工系任教的她,和台大公衛教授吳淑瓊「蹲點」社區三年,完成「長照先導計畫」。當時選定新北市三鶯和嘉義市做為示範點,每兩個禮拜她們就搭乘小飛機到嘉義,了解社區失能率、設計評估失能量表、家庭照顧者需要那些服務等,慢慢布建社區資源,啟動台灣第一波照顧革命。

2007年當時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催她把執行計畫寫出來。原本意興闌珊的她,弟弟在這一年因心肌梗塞猝死。傷心之餘,呂寶靜想到,萬一有一天自己也發生意外,吳淑瓊老師又已退休,前面走過的長照路就沒人知道了。她這才花了半年時間寫出第一版長照計畫,不料2008年就換人執政。

她感性地說,2007年比較像是先行者,很孤獨,因為當時台灣沒有人感受到長照的迫切性;就像1990年代她把在美國爭辯很厲害的家庭照顧者蠟燭多頭燒、照顧者處境很苦的議題帶回國後,也被國內老學者批評為破壞台灣的孝道文化,「台灣老人怎麼會像美國老人一樣被棄養,丟在安養中心?」

「願力有多大,馬力就有多強,」呂寶靜說,長照不是只有老人才要關注,中年人很快就要面對自己父母老去的問題,而現在的30世代,再過25年,等自己快要退休時,更要面對台灣老化指數可能是全球第一的難題,「長照工程布建好,不見得每個人都會用到,但一定要讓需要的人降低照顧負擔。」

對於自己的晚年,呂寶靜早有盤算。單身、沒有子女的她,常對哥哥姊姊和姪子女們耳提面命,「萬一有天我失能的程度,超過你們可以照顧的能力,就幫我選家好的機構,很多機構的負責人都是我的學生,會好好照顧我,但你們假日要常常來看我,帶我去吃好吃的東西,儘量保有我原來生活中的樂趣。」這是愛吃美食的她,對姪子女們唯一的祈求。

姪子女回說,「妳不會那麼可憐啦!」「這不是可憐,而是如果專業照顧比你們照顧得好,就要做的抉擇,」她說。

「時候真的到了,社會終於意識到長照的迫切性,充滿期待,」壓力雖大,但呂寶靜卻也看到迢迢長照路出現曙光,因為期待就是助力。

以下是呂寶靜談及長照2.0將以有競爭力的「薪」改革,吸引人力。

推動有競爭力的「薪」改革

長照2.0是長照1.0的進階版,很多理念是延續的,例如在地老化,也就是讓長輩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社區裡安老。不論做多少次研究,台灣長輩一定優先選擇與子女同住,照顧年邁父母也一直被視為是孝道的表現。

從1.0的使用經驗看來,使用最多的也是居家服務,因此長照制度在設計規劃上,必須優先支持家庭,提供居家服務,布建社區資源。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2017年長照2.0的預算有177億元,其中65億元將用於提升居服員的薪資,及增加居服員、護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照專等人力。希望四年內可以創造五萬個工作機會,其中居服員將增加四萬人,其他約一萬人。

2.0第一個改變,是重新開發一個失能評估量表。以往的生活評估量表(IADL)將失能者區分為輕、中、重三種,以身體功能漸漸衰弱為評估標準;2.0因納入更多照護對象,量表也更細緻、多元,分成一至八級。新量表將跟著支付制度走,如果被照顧者的身上有褥瘡、有插管,或者體重很重,居服員照顧這些負擔較重的失能者,都會有加成給付。

用iPad就能完成評估量表

資訊化是2.0的第二大改革,4月1日起照專就已改用新量表,只要帶著iPad就可以完成評估。好處是,後台資訊人員會快速回覆使用上的問題,也可以立即知道有多少新個案產生。

第三,是支付制度的改變,1.0是付時薪,一小時200元,居服員拿170元,30元是服務單位的管銷費用。以往很多居服員工作了三年還是拿這樣的錢,舊的支付制度太死板,當然留不住人。

我們改採「包裹制」,讓服務單位可彈性調整,除了讓居服員的平均薪資可達到3.2萬元,若是夜間照顧、偏遠地區、照顧的是身上有褥瘡或失智等較高難度的個案,都有加成給付,薪資可望達到3.5萬元。

衛福部統計,以往照服員的平均薪資約在2.5萬元至2.7萬元之間,小英總統認為,若想讓老服科系的年輕人進入長照,誘因不足,因為長照服務要和其他服務業競爭,也要讓年輕人覺得這個職涯是有升遷希望的,提高薪資是總統明確的指示。

第四,地方政府照顧管理中心最缺的照專和照專督導,去年僅有300人,今年會增加至753人,人力將增加1.5倍。照專的薪資以往只有三級(3.4萬元、3.6萬元、3.8萬元),我們修改成七級,最高可以達到5.1萬元。

以往社工職涯的第一選擇都是到制度較好的醫院,或兒童領域的世界展望會和家扶中心。最近有社工界學者跟我反映,願意到長照領域實習的學生變多了,還要我多注意,不要讓社工系學生都跑到長照來。

最後,人力養成多元化。估計全國45所大專院校、60個長照相關系所,一年畢業學生約有4500~4700人,透過學長姐的職涯分享、產學合作、形象重塑、薪資提升、徵才博覽會等管道,希望能夠吸引三成年輕學子進入。

盼十年後長者都不用孤獨老

今年下半年起,我們也鼓勵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自己培訓,例如弘道、雙連等大機構自己培訓的人才,就可以留任下來。

以往勞動部一年培訓6000~8000名人力,累積有12萬人受過訓;扣除65歲以上的三萬人、為照顧自己家人而來受訓的三萬人,目前已有四萬人在醫院和社福福單位工作,希望能呼喚其餘的二萬多人回歸長照。

長照試辦半年,各界給我們最大回饋是,在社區服務的人彼此不相往來,現在都變成伙伴。

現在是邁向第二波長照革命的關鍵時刻,批評我們做不好的人,請一起來參與,相信十年後的台灣,就可以看到「長者不用孤獨老」的成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