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盧維屏指出,桃園農博會的設計概念,並不是只有花花草草,還希望展示結合綠能與環境保護的綠色農業、科技農業。
因此,這裡有了全國第一座光電埤塘及光電廊道,還有融入太陽能板的生命樹、現代奉茶亭、陽光廁所等,展現農業,也要走向時下最夯的循環經濟。
浮島式太陽能板 發電效能更勝一籌
桃園市素有「千塘之鄉」美稱,埤塘多達2851口,過去是農民蓄水、灌溉、養殖的重要資產,是最明顯的桃園在地特色。
因此,農博會選定北湖國小旁的12~14號池,作為光電埤塘的示範場域,超過三公頃的埤塘上,也設置了浮島式太陽能板。
桃園市環保局局長沈志修解釋,過去太陽能板採固定式,大多設在地面或屋頂,由陽光直接照射,溫度高時,效用無法完全發揮。但將太陽能板設在水面,有冷卻效果,反較地面、屋頂式的太陽能光電板,多出10%到15%的效能。
浮島式太陽能板不只是裝飾品,而能真的派上用場。總設置容量約481.44峰瓩(Wp),年發電量可達60萬度,能供應約170戶家庭的年用電量。平日約提供今年園區內40%的電力。
光電廊道、生命樹、奉茶亭也精采
離開光電埤塘,兩條寬闊的光電廊道,瞬間又攫人目光,純白的現代風格,讓遊客遠遠看見後,紛紛迫不及待用小碎步跳進這一方世界。
只見太陽能板以黑白棋盤形狀,錯置在廊道頂上,陽光從白格迤邐而下,產生光與影的浪漫調配。
而生命樹永續花園,則採用大同公司的太陽能抽水機、空氣製水機和薄膜式太陽能板,結合陽光、空氣、水三元素,打造而成。
雄偉的生命樹,由鋼管塑形,外層加上底漆,用以防潮,高達12公尺,睥睨園區,樹下還設有充電站,發電量能到20千瓦。
沈志修笑稱,不是真的要遊客站在樹下充電,「是讓遊客造訪時,立即體會太陽能板的作用。」總統蔡英文遊覽農博時,就曾在樹下「試充」。
農博會也沒有忽略水的重要性。全國首創的現代奉茶亭,從空氣中汲取水分,經過三層淨化,每天能供應1500人飲用的鹼性水,呈現客家人好客的精神及奉茶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