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關係貸千金

林文玲
user

林文玲

1995-03-15

瀏覽數 15,850+

關係貸千金
 

本文出自 1995 / 4月號雜誌 第106期遠見雜誌

「在台灣經商,靠銀行貸款,一塊本錢可做三塊錢生意;在大陸,做一塊錢生意得有三塊錢本錢--一元買原料,一元用來生產,還有一元是沒收回來的帳款。」

簡單的數字推估,花旗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鍾敏敏道盡台商大陸投資三大難題:原料補給線長、客戶拖欠帳款,導致資金積壓沈重,更嚴重的是缺乏銀行體系的奧援,台商投資全得自掏腰包,而稍有周轉不靈,往往求助無門。

對海外台商而言,向銀行借錢總是可望不可及,大陸銀行的門檻尤其高,特別是前年實施宏觀調控、緊縮銀根之後。

「那麼多的高幹、太子、賠錢的國營廠等著借錢,銀行哪來閒錢借台商?」深圳一位台商苦著臉說道:「連要領一筆匯款,都要分成六次才領足。」

按理而言,大陸的外商銀行可以提供外幣貸款,但必須有三年的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表,這道徵信手續難倒許多台商 他們或者因為節稅,或者剛到大陸,實在拿不出像樣的會計帳。

多年水磨功夫

但憑藉單兵作戰的傳統本領,少數台商敲開了大陸銀行的貸款之門。

年前,一位台商在與當地銀行完成貸款手續之後,席開一桌宴請相關人士。作東的台商舉杯向借給他錢的銀行行員敬酒,行員急忙起身,一面鞠躬一面乾杯,還連聲向台商道謝。

「他是該謝謝我。他很清楚我對他上級領導的決定,影響力不小。」散席後,台商得意地低聲透露:「如果不是關係打得這麼深,想借錢,門都沒有!」

籠統的「關係」二字,背後往往是多年打樁的水磨功夫。

七年前,這位台商剛到大陸投資,就學會用流利的當地方言溝通。他給地方領導們「不是回扣的好處」(例如陪著他們出國考察),經營企業不但賺錢,也積極配合官方有關工廠安全與勞工福利等法令,不像一般外商一味抵制,自然成為官方的「樣板」政績。他舉止小心,特別是男女關係,「我的形象值錢得很。」他笑眼裡閃動著精明的亮光說:「這些犧牲幫我換來的利益,可大得太多了。」

曾經有台商向中共官員反映貸款困難的問題,官員就舉中共銀行對頂新集團的數億元貸款為例反駁。事實上,以生產康師傅方便麵馳名的頂新,最初的境遇也並非如此。頂新集團發言人曾俊雄記得,早期他們申請貸款時,銀行就非常不以為然地拒絕:「怎麼可能借錢給你來賺我們的錢!」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資金極度吃緊,而分食者眾,台商想獲取這個稀少資源,「一靠實力,二要形象。」曾俊雄指出。

台商們不否認,極少數業者運用特殊手腕,能夠借到超乎常理的巨額資金,但這樣的關係「頂多撈一票就跑,不可能持久」,幾位有銀行貸款經驗的台商都表示。但正規經營的企業確實需要穩定而長期的資金流轉,因此就必須建立正常的銀行往來關係。

蘇州郊縣的一家台商,剛剛開始嘗試向銀行借款,貸款額度只有十五萬人民幣,這位台商坦承:「目前根本不缺這點錢。」但重點是逐步建立自己的信用,以備將來所需。

有借有還、由小而大,有些台商已在大陸建起自給自足的資金供給網。

開拓分散風險管道

廈門一位電子業者的經驗是,初期專注和一家銀行往來,取得銀行的信任。現在,這家公司偶爾需要額外的短期資金周轉,往來銀行還會主動幫他作保,向其他銀行借錢。台商的一般印象中,向大陸銀行借錢,額度小、難度大,沒必要為幾百萬台幣大費周張;但卻也有台商在多年經營之後,得到意想不到的救急效果。一家中型規模的加工廠,就曾在半個月內,調集數千萬人民幣的資金應急。

當時上游原料嚴重短缺,國際價格飛漲,這位業者幸運地張羅到一批貨,足夠一年不虞匱乏,但手頭資金短缺。他運用三種管道籌錢:一面向當地往來銀行要求擴大貸款額度;一面用另一家獲利的關係企業作保證,向外商銀行借美金;不足的金額,則情商暫借當地政府公庫裡的閒置資金。

一番情、理、法大動員,終讓這位台商安度國際原料市場動盪的一年。他認為,沒有平日的信譽,關係再深也無濟於事,「管錢的人可以賣面子的地方太多了,憑什麼他要冒險賣給你?」他反問。

企業財務運作,本為趨避風險。由於沒有本土銀行伴隨登陸,台灣企業除了審慎投資之外,就是獨力開拓分散風險的管道。而這項工作,絕非刻板印象中靠酒色財氣便一蹴可幾。

「平常不種樹,別想有樹蔭遮風避日。」一位台商總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