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柯林頓的教訓、狄洛的啟示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5-02-15

瀏覽數 11,400+

柯林頓的教訓、狄洛的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5 / 3月號雜誌 第105期遠見雜誌

(三)法國狄洛的啟示

法國是一個有總統、也有總理的雙首長制國家,總統任期七年。現任的總統密特朗已進入癌症末期,大概不容易生前交出政權。今年五月的總統大選,就更引人注目,它不僅關係到法國未來,也關係到歐洲共同體前途。

在各黨推出的候選人中,以社會黨的狄洛在民意測驗中領先。他在過去十年一直推動「歐體」的建立,贏得了國際讚賞。歐洲人認為:以他的聲譽,競選法國總統,接替同屬社會黨的密特朗,是最合乎法國及歐洲利益的。

特別近月以來,對他是否肯出馬,也有各種臆測。倫敦出版的「經濟學人」判斷他最後還是會為了黨的勝利及個人的政治生命參選。推測他不肯出來選的理由很多,例如:一、他對「聯邦歐洲」以及社會性政策推動的偏愛,並不是最受法國選民贊成;二他個性中並不喜歡政壇上的相互攻擊、幕後交易等的作為;三他曾經擔任過就業部長四十四歲的女兒,是社會黨的明日之星,他怕自己的當選會影響到女兒日後出來競選總統的可能;四他已經六十九歲,他的夫人固然全力反對,他也覺得自己已對黨盡了責任,不希望選上了總統,還要在雙首長制下與別的黨魁「同床異夢」,如密特朗遭受過的痛苦一樣。

像強烈的地震,震撼了法國政壇。他不顧同僚反對,終於在年前宣布不參加總統競選。不參選的最重要理由居然是:為了要選上法國總統,一定會做出一些政治承諾。而這些承諾是自己當選以後無法兌現的。

好一位誠實的政客!不,好一位誠實的政治家!

紐約時報社社論稱讚他:狄洛先生有他的尊嚴,不肯為了贏得選舉,自我欺騙以及蒙蔽選民。

有人稱讚他的坦率是「半世紀以來競選者最勇敢的自白」。他指出了民主政治的一個通病:競選者不顧後果,空開支票;選民們同樣不顧後果,要白吃午餐。

仰慕他的人更說:沒有當法國總統的他,已比總統做了更大的貢獻,為法國政治樹立了一個新的檢驗指標:從政者「說什麼就要算什麼」。

美國的柯林頓與法國的狄洛,真是生不逢地。如果他們是二位台灣政壇人物,政策反覆無常與說話不算數,早已變成這裡近年來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在台灣,做什麼不像什麼、說什麼不算什麼的人,不是照樣當選,就是照樣在位。

台灣的民主實況是:一方面已快速地跨越了民主的門檻,透過投票,產生了不少當選人。一經當選,也就立刻變成了活躍的「利益」代表。另一方面,要選出真正具有操守、具有遠見的政治人物,還有一段令人憂心的艱苦歷程。

(四)生命力與危機感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擔任要職的公眾人物要具有才華、幹勁、忠誠、說服力、組織能力……。現在,看到了近年一些活躍的政客,才領悟到所有這些條件,就如二面鋒銳的利刃,也可以產生: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才華不用來做事,用來奉順;

.幹勁不用來推動施政,用來累積自已權勢;

.忠誠不用於國家,用於黨派、利益團體及個人;

.說服力不是在克服施政困難,用在為突然轉向的政策辯護。

.組織能力不用在凝集共識,用在結黨營私。

面對這種慘痛的領悟,因此我們更要提倡:做事的分際與做人的誠信。

台灣社會充滿「做什麼、不像什麼」、「說什麼、不算什麼」的例子:

.一些醫師收紅包的興趣遠大於治病;

.一些學校負責人收回扣的技巧遠大於辦教育;

.一些民代對改變土地登記的專長遠大於問政;

.一些首長對層峰察言觀色的本領,遠大於對選民需求的了解。

因此,有人感嘆地說:今天官場中的一些政客,其做事如演戲,其講話像兒戲;既無今日之是,亦無昨日之非,是是非非之不明,真真假假之難辨,使台灣同時擁有蓄勢待發的生命力與一觸即發的危機感。

三黨政治人物的守分際、重誠信,是導引台灣生命力與減少台灣危機感的第一步。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