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昨天(23日)舉行今年第1季理監事會,如外界預期的,央行第3度、也是連續第3季維持政策利率不變,也如外界預期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在會後的記者會上,又幫大家上了一堂課。不過,這堂課的內容,並不偏重市場關切的利率政策,可解讀成台灣經濟面臨的困境。
明年退休 總裁任內「倒數4堂課」…
台灣史上任期最長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已經宣布將在明年2月退休,央行每一季會舉行一次理監事會議,彭淮南在明年2月退休前,包括昨天在內,一共會主持4次理監事會,也意味他在總裁任內的「倒數4堂課」,特別讓人關注,每一堂都不能錯過。
彭淮南去年9月底在央行理監事會宣告,「這是我最後一項公職,也是我最後一個任期」。也就是說,彭淮南將在2018年2月任期屆滿後退休,不再續任央行總裁。他從1998年接任央行總裁至今,在近20年的總裁任期,他也樹立不少「彭淮南障礙」。
13A總裁最愛…從手寫白板到電子觸控
彭淮南明年卸任後,將成為台灣史上任期最長的央行總裁。央行前總裁許遠東在大園空難逝世,彭淮南臨危受命,在1998年2月25日接任央行總裁,當時爆發亞洲金融金融風暴,彭淮南為避免新台幣遭受海外大鱷狙擊,宣布關閉海外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同時擊退國際炒家索羅斯,因此得到「炒匯殺手」封號。
此外,去年「全球金融雜誌」公布2016年全球中央銀行總裁評比,彭淮南再度拿下A級評等,成為全球首位獲得累計「13A」的央行總裁。對於13A總裁的殊榮,彭淮南的回應一如以往,「這分榮譽屬於全體國民,不屬於他個人」。
在央行總裁大位上一坐20年,彭淮南每次說明經濟局勢時,總如「彭教授」上課一般,過去他常手拿厚厚一疊參考資料,甚至起身在白板上畫圖解說,近年連「教具」也進化成為電子白板,還發行央行APP,透過手機也能了解央行動態,完全與時俱進。
幫台灣經濟找解藥 應當仁不讓
彭淮南近年花了不少時間,應付美國財政部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匯率報告。面對美國的強勢,他吐露真言,「我們是小國家,小國家就是有小國家的為難之處!」但他也說,前任央行總裁謝森中曾經告訴他,要維持「peaceful mind,心情要愉快,要有正面的思考」,心平氣和面對困難,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彭淮南還說,依照中央銀行法第一條,央行有「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穩定,及在上列目標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 4大目標,他說,這是「國家給我的mandate(使命)」,言下之意,在退休前,幫台灣經濟問題找解藥,他應當仁而不讓。
五缺困境 未發揮所長做最大產量
昨天的倒數第四堂課上,彭老師花了不少時間,分析台灣經濟成長困境;他認為「創新不足、投資不振及勞動力下滑」3個關鍵,導致台灣經濟成長「長期減緩」,而台灣投資環境中的「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困境」及政策不確定性,尤其不利企業投資。
彭淮南同時點出一個關鍵,雖然台灣自2001年起,平均經濟成長即下滑,但最近3年,自2015到今年,「台灣的實際產出低於潛在產出」,也就是說,台灣「負的產出缺口」正在擴大。根據央行經研處解釋,「潛在產出」,是指一國充分利用所有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的最大產量,顯然台灣並沒有好好充分利用所有生產要素,發揮所長,「實際產出」表現自然差強人意。
美國一天到晚叫 其實貿易順差很大
美國財政部將在今年4月出具外貿對手國的匯率觀察報告,台灣去年已連續2次被列進觀察名單中。彭淮南昨天也花相對多的時間解釋。
由於老美總是藉匯率報告質疑他國為有利出口而干預匯率,彭淮南也意有所指的說,美國一天到晚在叫,自己都是貿易逆差,其實「美國貿易順差很大的」。他說,美國某家大型公司光是智慧財產權收入,1天就可自全球收進3億美元,且美國服務貿易對全球1年出超金額更高達2500億美元,但這些老美都不強調。
美國不但不檢討自己,新總統川普還推動製造業回流,企圖改變全球供應鏈分工角色。彭淮南也直言,「台灣勢必會受到影響」,面對全球供應鏈可能重組的變化,勢必要想辦法突破困境。
(本文轉載自2016.03.24「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