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扭曲的競爭與合作

牟中原
user

牟中原

1994-12-15

瀏覽數 15,300+

扭曲的競爭與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5 / 1月號雜誌 新媒體時代的顛覆人

每個社會,或多或少都有競爭與合作。只強調其一而排斥另一方,不會有好的發展。

教育上的競爭與合作有兩個層面:個人與組織。組織可以指任何教育機構,但主要是學校。

在台灣教育中,競爭與合作都已走上了極端的發展。一方面,個人之間有著強烈的升學競爭。學生很早就要面對人生競爭的局面,因而不容易學到愛與合作。學校教育被強烈扭曲,好學校被窄化為培養考場高手。

另一方面,學校之間都非常合作,他們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師資、相同的教法。徹底的合作使教育整體品質無法提升,學生沒有多元化的選擇。

本來,競爭可以提高學子的敬業精神,學習努力。但我們教育中過度的競爭,都使人感到生命價值不如人的競爭,遺忘了教育中更高的目標。

教育組織的合作是要達到教育機會平等的理想,但是,我們走得太過頭了,學校之間沒有真正的競爭。唯一只有升學競爭,它反而強化了階級化,使社會不平等。

升學考試只達到了「公正」,「公正」並非即「公平」。真正的「公平」要依賴社會價值的多元化才能達到。單元化的教育強化了階梯的觀念。它無法導致「公平」,因為僧多粥少。

教育品質有賴創造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以上兩個極端--個人的過度競爭與教育組織的合作壟斷,其實是相互依賴存在的。以下,列舉一些現象:

(1)明星學校--學校不靠教學改進就可坐收好學生,學生也明知明星學校並不真提供好的教學,但是競爭力強的學生聚在一起可提高競爭力。

(2)私立大學--高同學費都反而收到低所得、低學業競爭力的學生,一方面造成社會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它還依賴升學競爭提供跑不了的顧客,學校因此缺乏進步的壓力。

(3)自學方案--它更強化了個人競爭與學校問的合作。以平時診斷性評量,驅使學生作全面、全時性的競爭,學校作為學生競爭場所也就更容易一元化。

學生激烈競爭升學,其原因並不是高中、職校、大專不夠多,而是「好」學校不夠。數十年來好的高中好像沒有增加,反而減少,好的職校更是稀少。

解決的路徑應該是清楚而直接;讓有心有能力的人好好辦教育,讓學校有競爭力,而不只是要學生去競爭。多數學校自己要辦好,才是解決升學競爭最根本的辦法。

政府的責任是創造辦好教育的環境、而非選才(除了選公務員外),是鼓勵興學、而非限制興學。教育品質是創造出來的,不是管制產生的。

我們應想辦法減緩學生之間過度的競爭,讓他們學習愛人與合作。同時,我們要想辦法增加教育組織的競爭力,組織要有進步的動力,全體的個人才能真正進步。教育的正義應該是存在於競爭與合作的中間地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