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敘利亞:被製造的國家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3-31

瀏覽數 42,850+

敘利亞:被製造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何謂敘利亞?

這個問題,在敘利亞人獨立之後很久都沒有想明白。

在三千五百年前,赫梯人和埃及人爭霸的時代,敘利亞是兩國的邊界,著名的卡疊石(Kadesh)戰爭就發生在如今的敘利亞境內。埃及新王朝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率領軍隊在卡疊石這個地方與北方強大的赫梯人(Hittites,在如今的土耳其境內)作戰。雙方都宣布己方獲勝。之後,他們簽訂了《卡疊石條約》,建立了瓜分天下的同盟關係。

湊巧的是,《卡疊石條約》的埃及文本在埃及阿布辛貝神廟的牆上被發現了,人們又在土耳其赫梯人遺址出土的泥板上發現了赫梯文本,於是《卡疊石條約》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雙方實物佐證的和平條約。

在古羅馬時期,敘利亞曾經是一個地理名詞,代表著在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以南、埃及以北、伊拉克以西的廣大地區,包括現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和黎巴嫩。

在中世紀,敘利亞的沿海地區被稱為黎凡特(Levant)。這裡是十字軍東征的主要戰場,十字軍建立的幾個小國都在大敘利亞的範圍內。這樣的地理概念一直沿用到近代,在鄂圖曼土耳其統治下,也將這片地區視為一體。

在鄂圖曼時期,阿拉伯人也一直處於自由流動狀態,沒有國界的限制。現今對於阿拉伯人來說,戒備森嚴的邊界在當時都是透明的。這種狀態也造成了敘利亞人在獨立後,對於國家缺乏足夠的認知,反而對整個大阿拉伯充滿了感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土耳其由於在戰爭中猜錯了邊,作為戰敗國被肢解了。在西方軍隊還沒有來得及進入的真空時,一個來自聖地麥加(現在屬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家族──哈希姆家族成了敘利亞的主要勢力。哈希姆也是先知穆罕默德所在的家族,在二十世紀初,該家族成員成了麥加所在的漢志地區的總督(後來成為國王),他們一直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阿拉伯國家,將所有屬於阿拉伯人的土地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

「一戰」後,該家族的費薩爾親王(Faysal)立刻率領人馬占領了大馬士革,並迅速向北挺進占領霍姆斯、阿勒頗等地,其疆域大概與如今的敘利亞相當。加上其家族控制的麥加地區和伊拉克地區,整個中東除了阿拉伯半島內地和波斯灣沿岸之外的大部分土地都在一個家族的掌握之下。

但是,「一戰」的戰勝國們並不想讓阿拉伯人建立統一國家,從而損害它們在中東的利益。英國已經與法國簽訂了協定,將這片土地瓜分了。它們並不反對阿拉伯人取得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建立合法政權,卻希望這些政權必須同時也代表英法兩國的利益。

在費薩爾親王占領敘利亞內地的同時,英國人迅速將敘利亞的海岸線(也包括現在的黎巴嫩)占領,同時還占領了「大敘利亞」的南部,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約旦等地。

其後,英國人將北部海岸的控制權交給了法國人,並協定由法國占領敘利亞和黎巴嫩,而其餘地方(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歸屬英國託管。

這時在敘利亞(包括現在的黎巴嫩)境內,就變成了法國控制沿海,而阿拉伯人控制內地。

為了與英法的勢力對抗,阿拉伯人決定搶先立國,在哈希姆家族的主導下,阿拉伯全體大會在大馬士革召開,這次會議決定建立兩個國家,分別是敘利亞和伊拉克。

敘利亞國包括現在的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約旦(當時屬於巴勒斯坦),這個國家以費薩爾為國王。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而伊拉克國則以費薩爾的哥哥阿卜杜拉為國王。

阿拉伯人宣布建國的同時,英法卻不為所動,仍然按照協定繼續瓜分中東。在費薩爾宣布建立敘利亞國不久,法國軍隊就從沿海開來,向著內地進發,決心消滅任何阿拉伯抵抗勢力。

費薩爾此刻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他是英勇抵抗法國人的入侵,戰死沙場獲得英雄的美名,還是承認實力的差距,認賭服輸,等待著勝利者安排新的命運?

費薩爾最終選擇了放棄抵抗。法國人占領了大馬士革,費薩爾撤走了。在法軍占領大敘利亞北部的同時,英國人也占領了大敘利亞的南部,也就是現在的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方。

這次短暫的建國插曲給敘利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敘利亞人的心中,他們的國土面積絕非只有法軍占領的那麼一點,而是包括整個巴勒斯坦和約旦,他們雖然沒有實力建立統一國家,但這個夢想讓他們不認為現代敘利亞的邊界是正常的。

費薩爾親王由於放棄了抵抗,最後也收穫了回報。英國人為了感謝和補償他的配合,讓他當上了伊拉克的國王,作為國王,他有義務保證英國人在伊拉克的特權。費薩爾的哥哥阿卜杜拉原本被阿拉伯人選為伊拉克國王,既然英國人把伊拉克國王許諾給了他弟弟,作為補償,英國人從自己控制的大敘利亞南部(巴勒斯坦)專門劃出一片地方給了他。這片地方位於約旦河以東,所以稱為外約旦,這個人造的國家後來改名為約旦哈希姆王國,至今仍然由阿卜杜拉的後代統治。

這些歷史給敘利亞留下的印痕,使敘利亞國內之後一直存在著如下幾種想法:

第一,他們曾經尊費薩爾為國王,當費薩爾成為伊拉克國王後,敘利亞存在著和伊拉克合併的可能性。

第二,大敘利亞的夢想讓敘利亞人又認為約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加上黎巴嫩,都是敘利亞的領土,期待有朝一日可以重新統一中東。

第三,敘利亞和黎巴嫩作為法國人的託管地,本來就是一體的,是法國人強行將兩地分開。即便無法收復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也要把黎巴嫩拿回來。事後敘利亞理直氣壯干預黎巴嫩事務的底氣就是這麼來的。

第四,敘利亞本來指望著有一個國王來統治,但是有共和傳統的法國人強塞給敘利亞一個議會式的共和政府。而敘利亞人還沒有學會如何在共和的框架下來管理好政府,這是敘利亞出現政治鬥爭的前兆,也是為什麼獨裁者最終上臺後,能夠維持那麼久的原因之一。

在這些不同想法的撕扯下,敘利亞一直以一個面目模糊的形象出現,今天被這個想法所左右,明天又換了一個想法。當然這些想法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中東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其國界線是英法新畫上去的,對於阿拉伯人來說,還都不習慣國界的概念,也沒有形成明確的國家主義。

敘利亞:被製造的國家_img_1

本文節錄自:《穿越百年中東:中東,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子?資深媒體人冒險深入中東!第一本以華人觀點揭開中東神秘面紗》一書,郭建龍著,平安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flickr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