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過程當然是孤獨的,要找到理念相同的合作夥伴,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國內還是不少人對海外房產投資這一塊懷著遲疑的態度在看。
因此我也經常被周遭的朋友潑冷水,特別是剛起步時,常聽到朋友問我:「你之前工程師當得好好的,而且還是上市公司,待遇應該很不錯吧!幹嘛這麼想不開,自己跑出來創業?海外房地產根本看不見,小心自己被騙也就算了,如果害別人一起受騙,那可就慘了!」
雖然這些話都是出自於關心,不過更多的因素,是來自於對海外房產市場不熟悉所產生的偏見。投資海外房產而受騙的案子確實時有耳聞,不過光是二○一五年一年,臺灣海外房產投資的總金額就高達了新台幣1千億元,從這個數字就能窺知這塊市場的規模。
如果國內也有像海外每年有固定8%獲利的投資商品,這些投資人也不必去冒著匯率兌的風險與種種的不確定性,去海外投資。就是因為目前臺灣找不到這樣的商品,我們才需要到海外做投資。
更何況投資原本就有風險,就算把錢拿去投資其他商品,也有可能遇到同樣狀況,千萬不能因此就把海外房產污名化,我相信只要找到專業又值得信任的業者合作,大可安心投資。
也許是工程師性格使然,我的做法比較希望可以與人合作,因為現代這個社會,早已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把所有事情做好的,也不是一個人就能把所有的錢都賺到自己口袋,一定是大家合作互惠,有錢大家一起賺,才有辦法把事業做得更好更大。因此在尋找合作夥伴成立公司時,我找了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參與,每個股東都有各自的優勢與資源。這也是我對善用「別人的時間(OPT)」、「別人的金錢(OPM)」與「別人的資源(OPR)」把餅做大的領會。
在職場上,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比別人差,對自己有這樣的信心,加上不服輸的精神,讓我在事業經營上一直比別人努力,希望自己在事業上能夠得到成就,能夠自我實現。
在創業過程中,當然也會有低潮期,不過我有一套獎賞自己的機制。就像小時候考試成績好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會獎勵你,帶你去吃一頓好的,或是買個你想要的玩具。
但是長大後,爸爸、媽媽不可能再對你做這樣的事情,然而每個人都是需要被激勵的,像許多保險公司、直銷公司或房屋仲介公司,都會在每天晨會的時候,大家一起喊口號:「我一定要成功!」、「我是最棒的!」這些都是激勵自己的方式之一。
而我則會幫自己設定一些目標,當我和工作夥伴達到這些目標時,就會給自己一些獎賞,可能是一次出國旅遊,可能是一套好的西裝,或是一枝名牌的鋼筆。
我最常帶在身上的這枝萬寶龍鋼筆,就是當初給自己的獎勵。也因此,每次只要和客戶簽約看到這枝筆的當下,我就會想起自己當初是因為自己達成了某項目標才有這枝筆,我會感受到這樣不錯的感覺。這時候,我就會想要設定新的目標,讓自己日後更加努力,讓自己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必須給自己這樣的目標,你才會有向前趨動的力量。
除了萬寶龍的鋼筆外,也曾給自己的獎勵有BNW5系列的車,而我的下一個目標,則是一輛賓士C系列的雙門跑車。設定目標,並給自己獎勵,就會形成一股良性的循環。
當然,經營一個事業,也必須和工作夥伴有這樣的獎賞機制,這樣子就能讓大家一起朝目標前進。
本文節錄自:《跳出舒適圈,拒領死薪水:投資自己勇敢創業》一書,羅一翀、卓天仁著,好的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akut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