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瑪帛科技以老年人的心靈照護為主,透過友善的界面與設計,為老年人提供最新科技的服務、最舒適的生活體驗,讓銀髮族也能輕鬆享受高科技帶來的方便。
網站: www.mabow.com.tw
創立時間:二○一四年。
創立經過:兩位創辦人赴北部讀書後與奶奶相處時間少,發覺老人不擅長智慧科技,卻很依賴電視,故發明了以電視為媒介,讓老人也能使用的簡易視訊裝置。
商業模式:售出硬體,並搭配定期尋訪造訪養老院進行陪伴活動。另推行銀髮科系學生遠距陪伴銀髮族計畫,透過多聊天、多社交,讓爺爺奶奶的生活有更多樂趣,並協助處理生活大小事。
瑪帛科技創辦人 顧偉揚
夥伴是最重要的創業條件
「瑪帛」科技的原名是「媽寶」,這是我們一開始創業時隨便取的,覺得「媽媽的寶貝」這層意思很有趣。後來事業逐漸步上軌道,有創業前輩說這名字也太好笑了、不夠正式,所以我們才改名為「瑪帛」科技。
我在淡江大學念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的時候就想創業了,但那時候沒有遇到合適的創業夥伴,所以先去報考台大生物機電工程研究所,原本計畫畢業後開始乖乖找工作,也拿到了台積電的聘書,只是心裡還是一直對於創業有所憧憬,所以當我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立刻就告訴自己:「就是現在,我要創業!」我和六位夥伴以十萬元展開了創業的行列,並且找了台大一間空教室當作創業基地。有次我去參加創業小聚的活動時遇到了資策會的組長,聽完我們公司產品介紹後覺得有發展性,於是很大方地提供創業空間給我們,在資策會進駐了一段時間之後,接著又進駐台大車庫和台大育成中心。
一開始,我們是採用扁平式管理,大家平起平坐、各有各的想法,結果當彼此意見分歧時無法有效率地作出決定,一夕之間團隊就瓦解了。這次經驗讓我得到了慘痛的教訓,知道朋友的交情和工作職責之間很難劃分,所以創業盡量不要找朋友!
最後我和另一位留下來的創辦人抱持著「不想讓人看笑話」的不服輸精神,硬撐了下來。那段時間我們要負責寫報告、去外面比賽、跑活動,還要負責寫軟體程式,真的很辛苦。現在我們的團隊有八個人,每個人對工作都懷抱著熱情,全力以赴,在工作上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或許因為我有一張娃娃臉,出去談事情時,對方常常都會感到意外,「怎麼是一個大學生呢?」似乎覺得我看起來太年輕了!不過優點是大家更願意給我許多機會和幫助;另外,我們團隊成員的家人有些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但在見過我後,就願意給我機會。整體來說,大多數人都樂於幫助我們,不少投資人看好我們,許多廣告商也想和我們合作;我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創業者,一路走來都還滿順利的,但這更加重了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老年人要的只是陪伴
瑪帛科技主要是開發銀髮族的商品,我們團隊的最大核心價值就是關懷老年人,希望喚起大家對於「老年人的心靈照護」的重視。這來自我個人的經驗,我和奶奶從小感情就很好,後來到台北讀書以後,見到奶奶的時間就變少了。有一回我和朋友聊到這件事,朋友說:「那你教你奶奶用LINE或SKYPE 就好啦!」我也很認真地教奶奶使用這些通訊軟體,但是她始終學不會,那時我也想過運用其他方法,可惜還沒找到,奶奶就過世了。
後來我和一些朋友去做志工,發現很多老人家和我奶奶一樣,覺得很孤單,希望有人陪在他們身邊。很多老人常和我說想自殺,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的回答都是:「因為寂寞。」
老年人最嚴重的其實不是身體健康問題,而是心靈照護問題。所以當我決定創業時,就想到以關懷老年人為出發點,希望提供老年人進入網路世界的服務。很多人或許會說,「老年人不需要網路,網路是年輕人的世界!」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像我自己在等公車的時候,常常會有老人走過來問我:「公車什麼時候來?」我只要用手機連上網路查詢一下就知道。
因為長時間擔任志工,我有機會受邀到社區大學擔任講師,教導老年人如何使用
LINE 和SKYPE 。但是每次上完課,很多學生就會和我說,他們抄了很多筆記就是不會用,不然就是前一天上完課,第二天就忘光光了!
因為對奶奶的愛,意外打開銀髮族商機
看來要老年人學會科技產品真的有很大困難。我心想,「有什麼辦法能夠讓他們很快地學會使用這些工具呢?」後來我發現一個關鍵就是:老年人都很喜歡看電視!他們每天無所事事,最大的消遣就是看電視。為了讓老年人能夠以最簡單的方式使用,我們的產品服務也很單純,只要安裝機上盒打開遙控器和電視,就能和他人視訊。我們甚至沒有更改任何電視設定,因為很多老年人只要更改設定就不會使用。我們為了這項產品,也特別針對平板和手機寫了程式軟體,對方只要下載應用程式,就能夠接聽。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不把開發給老年人的產品直接安裝在手機或平板電腦,而是電視?」我明白老年人的習慣,他們拿到手機很容易忘記放在哪裡或弄丟,平板電腦可能又會被孫子拿去打電動,電視是他們最熟悉的工具。
我們的產品開發出來之後,光是養生村和養老院的訂單就已經應接不暇,也有不少投資人來找我談合作,不過接觸過後,有些不是很適合,我就直接婉拒了!我認為創投的角色很重要,很多投資人是抱持著想要當老闆的心態,且未來發展方向與理念和瑪帛不同,有些甚至要求我們配合他們的計畫,如果我答應了,等於變成他們的賺錢工具,這與創業初衷背道而馳,我又要如何對夥伴與自己交代呢?
如果給想要創業的年輕人一些建議,我覺得是「不要把創業想得太美好」,其實創業是非常非常辛苦的,投注了許多心力和成本,最後卻導致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一定要有願意吃苦的勇氣再談創業,而且不要輕易放棄。
本文節錄自:《與其替老闆賣命,不如為自己拚命:台灣科技創新教父給青年的20堂創業課》一書,陳良基總策劃,平安出版。
圖片來源:pakuta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