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施惠文:傾聽孩子,他們會為你而改變

培訓偏鄉師資的舵手

陳信佑
user

陳信佑

2017-03-14

瀏覽數 39,700+

施惠文:傾聽孩子,他們會為你而改變
 

成立於2013年底的「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 TFT),三年來已培育近60名偏鄉教師、服務超過1700名學童,為台灣的偏鄉教育掀起溫柔革命。

其中,擔任TFT教學發展部總監的施惠文,主要負責偏鄉師資的招募、篩選、培訓及支持等工作,是培訓偏鄉老師的關鍵人物之一。台大人類學系、社會所畢業的她,長期關注教育及社會不平等議題。

她回憶,數年前在花蓮投入偏鄉服務時,好奇問小朋友的夢想是什麼,孩子們天真地說:「想當加油站員工!」「想跟爸爸白天一起做板模工,晚上再兼差賺錢,」施惠文感到有些詫異,她沒想過這些勞力密集、相對危險的工作,會是「夢想」。

「碩士時,念過很多社會不平等、階級弱勢的文獻,沒想到真實發生在眼前,」施惠文感到心疼,偏鄉孩子大多來自經濟拮据的家庭,孩子們的夢想,便是分擔父母肩頭的生計重擔。她認為,對藍領家庭的子女而言,接受良好教育,或許比從事勞力密集工作,更有機會翻轉困境。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研究所期間,施惠文偶然得知TFT招募志工的訊息,便毫不猶豫報名參加。剛開始,她投入教育政策的學術研究,後來負責師資招募及培訓工作。

「教育會改變一個人的視野,為身旁的人設身處地著想,」施惠文強調,TFT在培訓老師時,會灌輸「以孩子為核心」的理念。她解釋,傳統教育多以教師為核心,例如學生要服從老師、配合老師的上課進度。然而,這些教育觀念,往往忽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連帶影響學習品質。

施惠文舉例,當班上出現搗亂的學生時,許多老師第一時間會訓斥、體罰,卻可能忽視,孩子正在釋出求救訊息(比如家庭、個人情緒發生問題),因此以激烈方式吸引老師注意。

「當你願意聆聽孩子,他們會願意為你改變,這是我在教育現場觀察到的。」她堅信,傾聽、同理心,是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特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每年TFT招募偏鄉教師時,常收到上百封應徵履歷,去年度錄取率甚至僅6.5%,競爭相當激烈。施惠文表示,TFT除了看重申請者的教學專業背景,「更強調對教育的認情與使命感」。

圖片:為台灣而教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