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二戰歷史:望鄉三千里 台灣少年工的光輝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03-08

瀏覽數 14,150+

二戰歷史:望鄉三千里 台灣少年工的光輝
 

少年工在日本期間,乃至返台以後,由於赴日學習時經過嚴格遴選又遠至千里之外,在大家內心中,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另一方面,雖然年紀小,內心中卻有相當程度的矜持;因此少年工的各種表現使日本人刮目相看。

首先,不論在「高座海軍工廠」或被派遣至日本其它地區支援,少年工的作息都保持一貫作風。準時起床,打掃,一天不缺,上、下工隊伍整齊,齊唱軍歌,嚴守禮儀、秩序,這使許多單位對台灣少年工印象很好。

第一批少年工乃是一九四三年五月抵達大和村的,大約在三個月以後參與飛機製造工作,而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灣日日新報》即報導少年工在「高座海軍工廠」(前兩字為伏字)的傑出成就。一九四四年十二月,「朝日新聞社」出刊一份《大東亞戰爭與台灣青年.寫真報導》,內容對於台灣少年工年紀輕輕,卻英勇奮鬥的行動大為嘉許,並報導工廠領導層對少年工作態度的肯定。

這些媒體的報導內容,難免有誇大及刻意宣揚的疑慮﹔但也不至於完全空穴來風。其中「高座海軍工廠」廠長對記者發言時指出:「少年工的工作態度和效率事實上是空前的。」

一九四四年四月一日,在「高座海軍工廠」內設立三個「培訓班」,計畫以一年時間培養一批優秀技術人才。其中甲、乙班兩班都是日本青少年,而丙班是由台灣少年工之中遴選出來的,每班二百人。因為戰事的變化,造成沒能完全依照當初的規劃,這期間部分被派往外地參加支援工作。到了一九四五年三月,集合三百人舉行畢業考試及畢業典禮。在成績方面,前十名有九人是台灣少年工,而總人數二百人的日本青少年,在成績前一百名之中只占二、三十人(註1) 。

前文已提及台灣少年工被安排至「高座海軍工廠」以外工作地點支援時,大多工廠對少年工印象良好。例如,少年工方錫義和許多少年工被派至長崎大村幫忙。到達不久,他們就展現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效率,絕不輸給原有的工人,在廠方生產統計數字方面,少年工的工作成績一直領先全廠。一方面,少年工人老實、守規矩,給予長崎大村居民一個良好的印象(註2)  。此種情形,在土浦「海軍第一航空廠」的情況也幾乎一樣(註3) 

據支援「海軍航空技術廠.釜利谷分廠」的少年工回憶,在戰爭末期,他們參與製造一種命名為「櫻花」的魚雷,準備對抗美國戰艦的攻擊,他們日夜趕工,生產數達數百之多,但美軍未直接登陸日本本土,所以最後沒有派上用場,倒是少年工們有若干成就感(註4) 

少年工在返台之後,大多數人又經過許多人生中的大風大浪,他們回憶起前塵往事,對青少年時代的活力和自信依然很自負,也認為這些精神力量是滯留日本時期克服了種種困難的最大本錢(註5) 

少年工賴澄湧返台後又被國民黨徵去當兵,在左營進入「海軍陸戰隊」服役。在一次部隊技能競賽中,規定各排必須自行訓練一套「海軍操」,排長是個大外行,無能為力。賴澄湧便自告奮勇,把日本海軍操的二十四種基本動作改為十三種動作加以訓練,結果獲得全部隊的金牌。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趣事(註6)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總之,少年工們短暫的異國生涯,在勞苦中卻也曾經放射過一些光芒。

註1.參考《難忘高座情》第四十七頁。

註2.參考石川公弘《ニつの祖國を生きた台湾少年工》第九十五頁。

註3.參考《難忘高座情》第六十六頁。

註4.參考《難忘高座情》第六十一頁。

註5.參考《台灣留日高座同學聯誼會彰化區會‧二○○○千禧年第十五次會員大會特刊》,二○○○年出刊。

註6.參考《台灣留日高座同學聯誼會彰化區會‧二○○○千禧年第十五次會員大會特刊》第八十三頁。

二戰歷史:望鄉三千里 台灣少年工的光輝_img_1

本文節錄自:《望鄉三千里:台灣少年工奮鬥史》一書,林景淵編著,遠景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