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電波人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4-12-15

瀏覽數 13,700+

新電波人
 

本文出自 1995 / 1月號雜誌 新媒體時代的顛覆人

真的變大了。

四百年來第一戰,台灣的天空果真傾覆了;主導者不是陳定南,也不是陳水扁,而是一群新竄起的電波人。

過去一年他們透過衛星電視、有線電視與地下電台,放射出強力電波,彼此推波助瀾,聯手劈裂了既有的廣電體制,台灣上空只見一片電電交作。

這場電波革命在省市長選戰中拔尖到顛峰,火球愈滾愈大,燒紅了半邊天。無線衛星電視(TVBS)的「大選大家談」裡,李濤導引著來賓和觀眾的交鋒,也帶動了第二天街頭巷尾的話題。遭三台打壓的在野黨候選人,掃遍了全省有線電視和地下電台的call-in節目,把戰場延伸到空中;選後,國民黨檢討北市受挫原因,甚至部分歸咎於「地下電台與第四台對國民黨的攻擊產生擴散效應」。

這群「新電波人」,或許是接應千奇百怪電話的主持人、使盡招數撥通電話的聽眾、熱心「傳道」的計程車司機、舌戰群雄的候選人,也可能是創意出奇的節目企畫人、引進尖端視訊科技的工程人員,或設法在亂中求勝的經營者。他們普遍具備求新求變、愛冒險、對社會脈息敏感的特質。

掀潮推浪,誰比他們更有資格膺選一九九四年的風雲人物?

感染力驚人

經濟富裕、政治旺熱的台灣,體制內電子媒體早已無法滿足民眾需求。第四台鋪下了軟硬體基礎,近年版權觀念逐漸生根,有線電視也已合法化,種種條件助使體制外電子媒體蓬勃發展。目前全台有十幾家衛星頻道、兩百多家有線電視以及近四十家的地下電台,電波網覆罩了半數以上的台灣人民。

這三種新興電子媒體「身分」殊異,牽涉高科技的衛星電視目前於法無據,剛納入管理的有線電視正在轉型中,最原始的地下電台則仍優游於法律外;但三者有志一同,衝破了廣電桎梏,發揮驚人的感染力和動員力,並且加速了台灣國際化與區域化的走勢。

新電波人撼動了威權時代遺留的最後一道禁忌。當許榮棋的熱線闖進政府官員的家中甚或中共總理李鵬的辦公室,當衣冠楚楚的政黨發言人在觀眾的話問下言語失措,傳統的廣電禁城已應聲崩解。

然而,面對體制內電子媒體明顯地偏厚執政黨,許多新電波人索性公然傾向另一端,以求「極端平衡」,其中以地下電台為甚。

「反攻、反攻、反攻大陸去……」,台中縣「美麗島正義之聲電台」的主持人徐明正,在節目中重覆播放這條老掉牙的歌,也大量拷貝分送聽眾。call-in電話不停進來,「台灣人被騙了四十年,聽到這條歌就想哭。」一個鄉音濃重的老兵說:「我被騙了四十年,不敢娶妻,不敢買房子。」

「我還打算播放「蘇武牧羊」這條歌,統一以後我們可能會下放到西藏、蒙古去,要先懂得那邊的民謠。」在中部聽眾間以「志明」聞名的徐明正譏諷地說。省長選舉期間,他結合近二十家地下電台組成「青天廣播網」,為民進黨的陳定南助選。某次該台誤報新黨省長候選人朱高正在政見會上毆打陳定南,還引起計程車司機包圍朱高正競選服務處。

親新黨的台北市「新思維電台」,則是「極端平衡」的另一例。選戰中,主持人和聽眾對「李摩西(李登輝)」與「白蓮教徒(民進黨人)」的攻訐不遺餘力。新思維台長、新當選的新黨北市議員李承龍直言,他們的確有特定立場,但「如果整個媒體能公開公正,不偏國民黨或民進黨,「新思維就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選後,新黨有意與「新思維」畫清界線,部分原因就是忌諱「新思維」的激烈言論。

搶「公平公正」市場

相對於充滿政治任務性的地下電台,一些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企圖闖出專業新聞的路。「在三台與地下電台之間,有個市場叫「公平公正」,是我們唯一的生存空間,我要爭取發揮的機會。」從「報紙人」轉為「電波人」的政論漫畫家魚夫說。

台中民主電視台是著名例子。全台有線電視中,該台擁有規模最健全的新聞部,省市長選舉中製作的「選戰新聞--全台聯線」,意圖擺脫過去「民進黨電視台」的色彩,並以民間電視台之力,串連全省近百家有線電視台,提供三台之外的另一種選舉觀察。

該台新聞部採訪主任李永萍擁有美國紐約大學電視新聞碩士學位,她表示,為求公正,製作單位剛開始時甚至採取了「量時間」的「制式公允」;新聞部也簽了「編輯室公約」,力求獨立。台中民主電視台申請有線系統營運執照時,更名為「台中有線公司」,顯示轉型的企圖心。

此外,最有本土味的衛星台--台灣衛星電視台(TWN),在前民進黨中評委吳乃仁主持下,也試圖做出具公信力的新聞頻道。大選期間,TWN與中時晚報合作的「解構選舉」和「螢幕監看」,獲得相當迴響。吳乃仁也表示,他自去年投身媒體經營後,已辭去民進黨職,並「很小心地避開政黨色彩」。

除了政治性議題,新電波人在其他話題選擇上也百無禁忌。譬如,愛滋病病人或「午夜牛郎」上螢幕傾談心事;一群穿睡衣的小女生討論著自慰的姿勢;連「調整型內衣」的功過都可以引起南北觀眾熱烈辯論。

教育問題的揭露,特別引人注意。

作家苦苓主持的「苦苓晚點名」錄影現場,一名高中男生指控,他們班的童軍課被歷史老師整學期借走,到了學期末,老師在黑板上畫個靶,讓學生丟粉筆來決定童軍課分數。另一個北一女學生在答錄機留言:「排字排了十九年,該讓給別的學校了。」一位現場男生立即按喇叭回應:「都不要再排了,既耽誤上課,又要曬太陽,哪像那些大官都不要曬太陽。」

錄影結束後,苦苓邊卸妝邊說:「學生上我的節目,不是來當道具,而是來講話。我過去常被戴上「煽動學生」的帽子,現在讓他們自己來說,往往更聳人聽聞。」這節目已對不少學校產生壓力,促使校方調整某些措施,緩和師生對立。

歡喜就好

新電波人在表達形式上也極度解放;不少人常掛在嘴邊的是一個「玩」字,可以玩聲音、玩點子,甚至玩法律,時時面對被抄台的可能,有些地下電台準備好跟警察玩個遊戲,或實況轉播抄台過程。

台北「綠色和平電台」是個「文化性」高於「戰鬥性」的地下電台,有一群「歡喜就好」的電波人。十一月間,他們在二重疏洪道舉辦聽友園遊會,留下滿地垃圾;隔了一天,廣受歡迎的「三姑六婆」節目開始前十分鐘,製作人靈機一動,發動聽眾與主持人一起去揀垃圾。還用大哥大現場轉播,一群人玩瘋了。

擅長嘻笑怒罵的魚夫,更在TVBS的「選舉萬歲」中玩得樂不可支。皮偶候選人受益魚夫「給我報報」式的質詢,兩個「新新人類」問趙少康用不用國旗圖案的保險套。「我就想讓三台知道,「你們不敢做的,我做給你看」,誰說新聞一定要正經八百的?」在攝影棚裡等著上節目的魚夫,掛著一貫的調侃笑容說。

新電波人逐漸改繪了媒體生態,體制內廣電媒體的絕對優勢受到挑戰。多家市場調查公司資料顯示,近三年來國內有線電視裝機率成長超過三倍,三台開機率則下降七.五%。新聞局表示,明年的金鐘獎可能將為有線電視增設獎項。

剛從台視新聞部跳槽至傳訊電現(CTN)的吳恩文指出,過去跑立法院新聞,三台的攝影機一左一右一中擺得剛好,如今衛星、有線電視輩出,去晚了可能就搶不到位子;以前三台記者未到齊,頒獎典禮不敢開始,現在人家可就不等了。三台的主管常說他們當年跑新聞有多容易,卻不知如今我們在外頭也會受漫罵、羞辱。」在台視待過四年的吳恩文感慨不已。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call-in型態直接互動,使新電波人對閱聽人的感染力增強,許榮棋對全民計程車的呼風喚雨正是一例。這次省市議員選舉揭曉,許多與媒體有關的候選人也紛紛上榜。

「經營有線電視不過是把街頭運動帶進室內。」曾於「九二五事件」中率眾反制新黨的高雄第一民主電視台董事長梁牧養,素有「街頭戰將」之稱,他自認經營電視台有如製造「民主核子彈」。

八一二水災時,梁牧養臨時被同棟大樓的「蕃薯之聲電台」抓差主持節目。他打電話到「一一九」詢問災情,接聽的警員語氣不耐,引起聽眾群起抗議,四十幾部計程車趕來聲援,警察局急得來電要求梁牧養安撫群眾。此後他就在電視台開闢「蕃薯游擊隊」節目,與「蕃薯之聲」連線,專門以call-in突擊各公務單位;高雄市長吳敦義還曾為了「楊桃樹事件」call-in為自已澄清。

社會學者張茂桂則形容地下電台「是一個社區的創造者」。由於某些特定族群的言論自由長期受壓抑,地下電台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無形的社區,也成為他們的代言人。

營造無形社區

台北新思維電台就是這樣一個「社區」,選前凝聚新黨人氣,趙少康落選後又成為相互慰藉、鼓勵的渠道。電台成立四個多月以來,燒壞了兩台全新的答錄機,選戰期間,每天得用四捆三十公尺長的傳真紙。

新思維台長李承龍相信,聽眾是認同他們所標舉的「漢民族、中國意識、文化中國」,他也認為,新思維的出現使民進黨收斂不少,「告訴他們,我們也有反制的能力,希望能與他們平起平坐。」過去七、八年來,李承龍經常單挑民進黨,「我一直很孤單,憋很久了,現在找到知音,覺得滿有成就感的。」如今他走在街上,甚至有聽友跑來請他簽名,這次選戰也一舉進入台北市議會。

一位支持新黨的上班族也說,「以前我以為我的不安、被威脅感是少數,聽了「新思維才知道有這麼多人跟我一樣,覺得安心一點。」

「南台灣客家之聲電台」則吸引了客家族。作家吳錦發在節目中談到客家傳統習俗時,經常有客籍老人打電話來,哭泣地宣洩壓抑委屈。曾著有「春秋茶室」等小說的吳錦發說:「在電台可以感受到群眾最深層的感情,這是文學工作者最期盼的寶藏。」

除了發揮突破禁忌與凝聚動員族群的功能,在令球國際化與區域化併行的趨勢中,台灣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和地下電台的興起,恰好符合這全球大走向,新電波人也在國際化或本土化的範疇,各擅勝場。

在國際化方面,有些傳播界人士憂心,打破疆界、長驅直入的衛星電視將迫使台灣「讓渡傳播主權」,淪為西方文化的殖民地。

但是,和信國際傳播公司副總經理劉篤行表示,國際化勢不可擋,而且衛星電視進入台灣一定要本土化,反而是「全球化與區域化的最佳平衡」;至於有線電視、地區電台則必定與地區密切契合。

幾乎所有重要的外國頻道,如CNN、HBO、DISNEY、DISCOVERY、PLAYBCY等,都已搶入台灣市場。民進黨立委盧修一說,衛星電視幫助台灣人民產生與全球的「同步感、一體感、現代感」。

以「華人CNN」自許的CTN,十二月間在台灣開始試播,將二十四小時播出全球各地的華人新聞。採訪組長吳恩文表示,從台視新聞部轉換到這全球性媒體,他必須擺脫過去的框架,調適自己的敘事觀點,「看看外面如何看台灣」。

吳恩文舉生態保育問題為例,台灣輿論老覺得「我們已做得很多了,為什麼人家還不滿意?」但也應該知道「別人為何看不到我們的努力?是否我們施錯力?為何與世界有道般隔閡?」吳恩文說,近年台灣對「媚外」、「賣台」極敏感,「但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利益?比如說,如果我們對待別人永遠從台灣觀點來出發,如何建立亞太營運中心?」

相對於國際化訴求,另有一群電波人投身與本土的結合。在省市長選舉中,各地有線電視與地下電台即將「在地」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台中民主電視台的李永萍批評,台灣主流媒體充斥著台北觀點,也耗費太多資源在「兩岸三地、亞洲觀、國際觀」上頭,而且「矮化」說台語的人。

雜亂中充滿機會

外省第二代的李永萍坦承懷有「原罪感」,「我對台語有陌生感,同理可以想像,以台語為母語的人,看到北京話的新聞會有多疏離。」台中民主電視台製作的「選戰新聞--全台連線」全以台語發音,並強調採取地方觀點。

南部設立的第一家地下電台「南台灣之聲」也標舉南部特色。剛當選高雄市議員的電台主持人林滴娟,每天傍晚與台北的「綠色和平電台」連線,讓南北意見交流。

和信傳播的劉篤行更指出,「台灣未來將分做幾個牛活圈發展,有線電視正具備「區域行銷的特色,可以向下挖深與社區結合」。縱橫有線電視系統與頻道兩界的和信傳播,在台灣西岸各精華區部投資了有線系統,將來可以與和信集團的行銷、傳播事業進一步整合。

像一座新發現的叢林,新興電子媒體雜亂、陌生卻也充滿機會,吸引許多具冒險創新精神的新電波人縱身一試。六月間,「廣告雜誌」針對應屆大傳科系畢業生的就業意願調查顯示,TVBS取代台視,成為十大熱門公司的榜首,有線電視的龍頭和信集團也首度擠入第十名。連台視首席新聞主播李四端都頻頻傳出跳槽TVBS的消息。

TVBS副總經理王偉忠觀察,三台人事阻塞僵化,年輕人進去女的就是學剪接,男的學助理。以前他在三台面試新人時,聽到的常常只是「我想跟王大哥學習」;現在年輕人則可以選擇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或公共電視,「細分化時代到了,大家都有碼頭可靠了。」王偉忠用他那有名的戲味嗓子說。

CTN的吳恩文當初考慮離開台視時,要向家人解釋CTN這樣一個「從未看過的媒體」,著實有些困難。他說:「這是一個賭,不知會更好或更壞。但有人用四千萬美金想建立跨國際的華語新聞網,就算失敗了,是史上第一個,成功了,我也是第一個。」當年報禁開放時,吳恩文還在念書,未及趕上浪頭,「以後我可以對人家講,我趕上建立華語新聞網的時代了」。

至於這些新興電子媒體的經營者,有的是黑手出身的第四台老闆,有的是「道上」叱吒風雲的大哥,也有的是跨媒體的傳播人,或具備先進視訊科技能力的專業人士。他們都看到了這行業的前景,但必須在這整合未定、市場混亂、制度待建的戰國時代,努力轉變體質、提升競爭力,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選後見真章

一九九四年,台灣經歷了兩場戰役。地面上進行的選戰,重繪了政治版圖;在空中進行的電波戰,則改變了人們的媒體生活。選舉有偃兵息鼓的一天,電波革命卻是方興未艾的大趨勢。

「電波真正的挑戰在選舉之後,敵人不再那麼明顯,要養活自己,聽眾也需要吃一點正常的東西。」CTN台北中心主任陳浩指出。

而展望一九九五年,當新聞局開放核准的新電台陸續開播、有線電視營運執照開始核發、有線電視也可直接由台灣上衛星之後,另一波電波戰即將登場。

至於在一九九四年散放光熱、領導風騷的電波人,又有哪些能持續輻射高功率電波呢?主持「2100全民開講」聲名大噪的李濤說,那將看哪些人能夠「掌先機、找定位、不斷求新、用低成本達到最高效果」。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