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教育「清流」
拜讀貴刊一0一期主題「大審弊案」系列後。除敬佩貴刊深入的報導已經掌握台灣貪瀆根源、值得主政者深思之餘,另對教育界貪瀆現象,不禁感慨良多。
教育界貪瀆實有其「深層結構」,追根究柢即法治觀念的欠缺。教育人員奉「教育是良心事業」為圭臬,故自詡為「清流」,以為行事先重「情」,對得起良心、社會,在「理」上交代得過去,於「法」上就可以不必過分講究,否則就是失之苛酷了。這種將情、理、法三者依序排列的思維邏輯,不僅完全曲解中國傳統思想。更成為不肖者自欺欺人之護符。
因此,台中地檢署檢察官在偵辦台中縣兩國中小學便當收取回扣案時,屢聞教育界抨擊司法單位「打擊教育人員士氣」、「影響校園安定及辦學」;少數公開收取回扣、未將賄款逕入私囊,而轉由全校教職員平分者,期被肯定為「漬廉」。
其次,教育當局常將「教育」理念擴而充之。對弊端及涉案人員往往「點到為止」;知過能改就好,移送法辦?太狠也太傷感情了!所以,教育界中敢依法論法的人,動輒被視為臉上刮得下三寸霜的劊子手。無怪乎教育界某高級長官在批閱政風單位簽辦的弊案時,會不悅地表示:「這樣子我不是在辦教育,是在辦人了嘛!」
法治觀念的欠缺,造成部分教育主管或校長行事乖張及基層人員的無奈與挫折。某公立學校總務主任在向校長說明營繕採購稽察條例相關規定時,校長竟然不屑地說:「找你來是解決問題的,如果什麼都要依法來辦,還要你做什麼?」總務主任當場瞠目結舌。
所幸法務部馬部長已經察覺「教育界的貪瀆遠比想像中嚴重」,將之列為未來重點。政府防貪與肅貪措施能否有效改善教育風氣,建立其依法行事之理念,使之導正成為老實相符的「清流」,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縣 唐雨漁
看清老人年金
年底大選將屆,「老人年金」又成各黨派炒作話題,政客為求選票,忽略從制度面以及學理面探討此一問題,亦完全漠視可能產生之惡果。
就學理面而言,「老人年金」應為一種保險制度而非社會福利,亦即個人在年輕有工作時繳交一定金額,而於年老退休時得享生活補助。然而,目前某些縣市不論貧富一視同仁發放相同數額,則全然違反「社會公義」原則,形成「白吃的午餐」,其對社福在內的各項預算,亦形成嚴重的排擠效應,受害者不只是納稅人,龐大的赤字亦禍延子孫。
就制度面觀照,老人福利應為國家福利制度之一環,應做整體性規畫;對殘疾貧困的老人者,除提供養老院與免費醫療外,亦要增建各類老人休閒活動設施等,以因應未來人口老化所衍生之各種問題。
社會福利應以社杜會真正之公義為基礎,北歐諸國殷鑑不遠。英國是在一九八九年柴契爾夫人逐漸改革福利制度;紐西蘭也於去年大幅削減不合理之福利預算。上述諸國民主化程度甚高,而其福利制度,皆因政客濫開支票。譁眾取寵,每經選舉則巧立名目,終至浮濫不可聞問、工作意願喪失、預算赤字膨脹、國家幾陷破產。
我國民主尚在學步階段,無知政客只知討好選民,毫無政治良心,全體選民尤應擦亮眼,以選票傳達大眾的心聲。
北投 朱曉吾
更正
本刊一00期第一八七頁,漢寶德應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一0一期第一六二頁,省農林廳檢驗彰化葡萄不合格率應為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