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這大概是萬年不變的真理。也許是貪圖一時方便、也或許是僥倖心態,但每每跨年過後的滿目瘡痍,著實是令人心痛的惆悵。
1月1日凌晨,當大夥都還開心地享受跨年煙火喜悅的當下,只見大批環保人員默默地低頭,撿拾著地上凌亂不堪的垃圾,那種一言不發、默默付出、毫無怨言的認真神情,是社會最溫暖的寫照。
由於等待煙火時的空檔無聊,許多人會準備報紙,鋪在地上跟三五好友席地而坐,備好零食、餅乾、飲料打發時間。加上攤販販售烤香腸、魷魚的竹籤,裝豆腐的紙袋、章魚燒的紙盒,還有飲料的寶特瓶與鋁箔包,以及雨衣、菸蒂、塑膠袋……等等,遍地的垃圾占滿了街頭,成了繁華商圈詭異的髒亂景象。
在31日晚間10時左右,所有的清潔隊員都是禁休且加班之狀態,加上義務性幫助之志工,有近千名環保人員整裝待命。但如果我們能做到「垃圾不落地」,他們何必在這溫馨的跨年夜晚,犧牲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只為了市容整潔呢?
台北市長柯文哲說,跨年會場周邊、捷運出入口附近與整個信義計畫區內,一共設置66組(264個)大型垃圾桶(含回收桶);煙火結束後更設置74個太空包垃圾袋及加派垃圾車收運。
其實只要簡單的舉手之勞,「不亂丟垃圾」,應當是我們自幼品格教育最基本的道德觀與公德心。隨手將垃圾帶回家或丟至垃圾桶,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汙染,也能夠讓清潔打掃的人員不那麼辛苦。
尤其在這個注重環境保護、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的時代,能少一點汙染,便是對地球最大的貢獻。但一場跨年活動,許多人為了自身的一己之利而將垃圾隨手亂丟,這不僅是很自私的行為,也是文明社會最低俗的舉動。
常看到跨年過後,就是清潔隊員最辛苦的時刻──他們彎著身子,背上背著大垃圾袋,沿路撿著根本不是屬於他們製造的垃圾。而且,為了讓早晨的市容恢復原貌,必須趕在清晨前將所有垃圾清運打包,有些隊員為了講求效率,手上除了大包小包外,甚至還推著拖車、不畏髒汙用雙手到處撿拾,辛勤的背影令人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