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9歲的木匠,一生辛勞工作,某天工作意外受傷,他向政府尋求救濟補助,卻頻頻碰壁。期間,他遇見了一位面臨無家可歸、要獨力撫養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兩名同樣被社會福利制度,以及迂腐官僚高牆擋在外的小人物,要如何為自己的明天奮戰?
這是今年5月、第69屆坎城影展獲得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電影《我是布萊克》的劇情。
然而,類似情景確實存在真實社會,全台灣有1010萬勞工,你可能在新聞報導看過這樣的故事,甚至你自己就真實有過這樣的無助經驗。
本片導演為兩度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的肯洛區 (Ken Loach),今年80歲的肯洛區,是位1936年出生於英國的獨立製片導演、編劇,長期關懷人道與弱勢議題。
肯洛區10年前即以《吹動大麥的風》拿下過金棕櫚獎。他另外執導過,包含《自由國度》、《自由之丘》等知名作品,獲獎無數的他,拿過柏林影展費比西獎、終身成就金熊獎、英國獨立電影獎等多項大獎,被視為影壇大師級人物。
本片透過「勞工」的視角,描繪社會制度及勞工資源的不公不義,凸顯勞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現實窘境。用樸實無華的手法,描繪社會底層勞工的困境與心聲,內容發人省思。
透過主角以市井小民之身,勇敢挑致體制的姿態,也令觀者重新看到的即使面對生命艱難,依然不應失去為自我幸福奮鬥的力量。
從影片中,觀眾亦能感受到歐洲厲行撙節之下,所帶來的經濟壓力與弱勢者貧窮等社會問題。
戴夫約翰斯飾演男主角丹尼爾布萊克。約翰斯本身是位脫口秀喜劇演員,為沈痛悲慘的角色增添一份英式黑色幽默,格外突顯出諷刺感。
照片提供/傳影互動 i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