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國防委員會最近針對服國防役科技預備軍官一事及軍中專業人才之管理,辦了一場專案報告。會中的共識是:為了吸引更多科技專才到國防工業相關的科研或生產單位工作,應放寬甄選條件,由「博士學位」改為「碩士學位以上」,同時志願服國防科技役的年限,也由六年降為四年。
這項考量主要是鑑於目前高學歷,高失業率之現象,把六年降為四年,可以使各國防相關的科研或生產單位對志願服國防役之預備軍官,有較多考核評估之機會。工作表現差的,可裁汰。甄補他人,以發揮競爭績效的作用。另外,年限縮短成四年,對學有專精的青年來說,亦可提高吸引力,畢竟時間一簽不會太長,在沒有真正決定終身職業之前,四年的國防志願役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其實,如何甄補軍中專業人才,應是當前國軍提升戰力最主要的一環。
近年來,國軍大肆採購先進武器系統,今後數年,都將逐步交貨部署成軍。然而,人盡皆知,陸、海、空三軍官校招生卻嚴重不足。多賴中正預校學生直升。隨著高科技武器系統的引進,原需要更名的科技專才、較長時期的留營服役,以熟悉各類武器系統的操作,並有效發揮戰力;但三年前的冒然縮短海、空軍役期,反而使得士兵才勉強可以上陣,就到了退伍的時期。
其中,做為軍中骨幹,擔負著軍申傳承作闢的士官更是缺員嚴重。目前,一般役男,每年雖可徵集九萬餘人,兩年役期相加,較不過十八萬餘人,充員戰士已不敷部隊員額所需,更難按專長派職。
面對專才缺員,軍中目前的做法是一方面加強培訓人才,另外則開拓基層常備役專業人才來源,諸如:落實執行精進士官制度,擴大針對人事、行政、通電、醫護、補給等職類專長,甄選女性入營服役,有效地運用大專役男及一般役男之專長學能等措施。
應從扎根做起
其實,這些作法只著眼於吸引人才至軍中服務,效果畢竟有限。因為軍中的嚴厲生活管理,處處軍法的約制。戰備服勤時間的難於掌握,很難真正留住人才。前年奉派出國接諾克斯艦的軍士官技術尚未完成全面傳承,許多人已迫不及待地退伍另謀高就,就是明證。
解決軍中專業人才不足,根本之道,應將部分軍中業務交由民間辦理。以日前軍中維修技勤人員不足來說,今後部分軍品維修業務就可交出民間相關業界辦理,不只是軍機商維,部分電子、通訊、車輛、重裝備的廠級維修,都可由政府輔導的大型維修公司接手,一方面傳承了經驗,可以累積技術,另一方面可以經由三軍整合維修服務,達到規模及嫻熟經濟效益,更可讓民間產業分享國防大餅,真正厚植實力於民間。
此項建議,筆者在立法院主張已久,而目前雖曾獲國防部各級長官認同,但遺憾的是尚未見到全面具體的輔導計畫。
另一條解決軍中專業人才不足之道,是加強進用文職與聘雇人員。不過,為促進工作績效,增加高學歷、高專業的人才投入,眼前,軍中軍、文職的若干差別待遇,宜求其儘量縮小、同工尤應同酬。每年九月,軍職人員概有考績獎金之發放,文職及聘雇人員亦有考成,卻無獎金,殊不公平,軍方應立即改善。然而更重要的,還是軍中應及早建立一套管用的合理制度。
(作者為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