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胰臟癌三大警訊:出現黃疸、不明腹痛、血糖莫名飆高

11月17日世界胰臟癌日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6-11-17

瀏覽數 181,000+

胰臟癌三大警訊:出現黃疸、不明腹痛、血糖莫名飆高
 

胰臟癌有「21世紀頑固堡壘」之稱,相對於發生率和死亡率雙雙下降的肺癌、大腸癌和乳癌等,胰臟癌因侵襲性高、預後不佳,非常棘手。包括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世界男高音帕華洛帝、英國演員艾倫瑞克曼(電影《哈利波特》中的石內卜教授)、國內音樂人梁弘志等,都因胰臟癌而過世。

11月17日世界胰臟癌日,醫界呼籲,若出現黃疸症狀,有不明原因腹痛、腰痛,已看過腸胃科,但醫師查不出原因,就要想到可能是胰臟出問題,要進一步詳細檢查。

「胰臟癌已是美國癌症第二大死因,」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說,胰臟癌發生率不高,每年病患增加6%,但致死率卻很高,美國預估2030年極可能成為癌症的第一大死因。

胰臟癌好發於年長者,以台灣來說,男性患者中位數年齡是66歲、女性是70歲。2013年胰臟癌新生病例約有2051人,排名第13,但同時奪去1798人性命,是癌症第八大死因;診斷一人幾乎就有一人死亡,因此胰臟癌向來有「發生率等於死亡率」的說法。

 胰臟形狀扁長,橫躺在上腹部中央,有頭、頸、體與尾4個部位,是人體僅次於肝臟的第二大消化腺體,負責消化食物,以及調節體內血糖高低,如果功能異常,會出現消化不良、脂肪便和糖尿病等問題。

陳立宗指出,胰臟癌主要分為線瘤和神經內分泌瘤兩種,九成是常見的線癌,病患平均5年存活率僅有6%。分析2013年國內2051位胰臟癌患者的治療方式,不少病人求診時因腫瘤移轉已無法開刀切除,手術治療約占24.5%,放療占14%,化療占44.5;另有四成患者確診後就直接接受緩和照顧。至於賈伯斯,罹患的則是較少見、存活率較高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癌,開刀切除後,活了八年。

胰臟因位在肝臟、胃的後面,超音波檢查常有死角,如果腫瘤沒有壓迫到膽管,出現黃疸症狀,很難早期發現。

成大醫院外科部及臨床醫學研究部主任沈延盛的門診中,就遇過患者下背痛了半年,看過復健科,也做了胃鏡檢查,還是不見好轉,經過電腦斷層檢查、組織切片後才證實是胰臟癌。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治療胰臟癌,早期發現和開刀切除是最好的辦法。

沈延盛表示,過去胰臟癌的第一線治療藥物多以針劑型化療藥物為主,十年前醫界開始以針劑化療藥物合併口服藥物;視不同藥物搭配,患者的最高存活率可從6.8個月延長至11個月。

只是一線藥物若失敗,患者就得面臨無藥可醫的困境。2015年10月,台灣生技界研發的二線藥物同時取得美國FDA、台灣食藥署藥證,但效果如何還待觀察。

一般民眾可從以下警訊和危險因子,提高警覺。

1黃疸:腫瘤可能壓迫膽管引起黃疸,出現消化不良、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體重莫名減輕,甚至半年內體重減少10%以上。

2不明腹痛:上腹部疼痛,甚至痛到肩背部,經腸胃科醫師檢查仍不見好轉,就要詳細檢查。

3血糖突然飆高:沒有糖尿病者,血糖莫名飆高;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也奇怪飆高。

4危險因子:包括抽菸、喝酒、肥胖、有慢性胰臟炎、糖尿病史、家族有癌症病史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