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暴風雨時,你會恨不得下跪親吻大自然,求她放你一馬。」七十歲的不老船長劉寧生,四十三歲那年,失去了事業與婚姻,但他沒懷憂喪志,反而放下一切,駕帆船航行世界,成為台灣環航紀錄第一人。
劉寧生昨在基隆碧砂遊艇碼頭號召帆友駕駛「北帆號」,為另一位美國不老船長環航比賽啟航暖身造勢。
劉寧生是名畫家劉其偉兒子。一九九八年,他駕「跨世紀號」自高雄港啟航,途經麻六甲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巴拿馬運河,耗時兩年五個月返台。
一九九○年,遭逢事業與婚姻的打擊,劉寧生重新思索下一步,當時憶起少時想望的駕船出海夢,於是揹起行囊、帶著僅有財產,遠赴澳洲,從零開始學帆船。
學成後,劉寧生到美國西岸物色適合船隻,一九九二年駕「福龍號」出發,海上漂泊八十多天、航行一萬三千多公里,橫渡太平洋返回台灣,積極投身帆船教學。
二○○八年,他駕著循古法由老師傅手工打造的「太平公主號」,從基隆出發,創下半世紀來,中國復原古帆船完全靠風力,橫渡太平洋的首例。
「人定勝天是一句誤導人的話。」劉寧生表示,當你真正在海上遭逢十呎大浪時,才能體會大自然威力,絕不輕言征服。
「海洋發怒時,要小心;海洋溫柔時,要跟它親近。」劉寧生回憶十五年前,他的船要登岸時,「阿兵哥拿著槍頂著我,叫我不准登岸」。早年還有海禁問題,海域活動被排斥、阻止,導致台灣人對海洋很陌生。
劉寧生說,台灣法令對於國際航線遊艇設備要求太嚴,導致水域活動難以發展。他舉例,政府強制規定要配備救生筏、衛星電話等昂貴設備,但國外則是「建議選配」。台灣舶位收費也很高昂,十五米舶位一個月收費一萬八千元,比美國還貴。「海洋活動應全民化,而非有錢人的專利。」
(本文轉載自2016.11.5「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