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由左至右依序為臺灣西門子總經理鄭智峰、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
創新不是新議題,但該怎麼創新,永遠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即使是國營事業和百年企業,也不例外。
第14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的專題論壇第五場,請到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以及臺灣西門子總經理鄭智峰,一起暢談創新轉型。
擔任主持的《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開場直指核心:企業開創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持續,尤其已經存在已久的企業,又該如何做到創新與變革?會遭遇哪些困難?
翁文祺:拚創新,才不會成為消失的行業
「多數趨勢學家評論,未來五到十年會消失的行業,郵局絕對是其中之一,」就任中華郵政董事長即將滿三年的翁文祺吐露,前景如此被看壞,郵局還談創新,會不會太奢侈?
翁文祺卻不悲觀。他現場秀出一張近期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照片,屏東枋山的郵局,把外觀妝點成郵局便利箱的造型,讓人大為驚豔。又例如,兩年前重新開幕、有著80多年歷史的北門郵局,吸引眾人駐足拍照打卡。
翁文祺為了改變中華郵政傳統古板的形象,有諸多新點子。
為慶祝舉重好手許淑淨於今年里約奧運奪得金牌,中華郵政特別在她的故鄉雲林崙背,設置了象徵榮耀的金色郵筒。還有找來原住民藝術家,繪製了16款原住民族文化特色郵筒,近期將設置到全台部落,「打造讓民眾走進原民部落旅遊打卡、追郵筒的風潮,」翁文祺說。
10月下旬剛舉辦過的首屆臺北2016世界郵展,吸引了80多國參展,六天湧入31萬人潮,創造不少話題。
在本業核心業務的創新方面,因應社會變遷,也開始推出智慧取件箱,目前在台北有8處據點,到年底要達30處,未來目標是設300處。
創建已120年的中華郵政,如何讓老員工願意接受創新?翁文祺回應,關鍵是領導人要是玩真的。「第一點是董事長以身作則,不能都叫底下動,講到自己要改,就不動了。第二點是給員工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
廖榮鑫:組聯盟,突破兩面夾擊困境
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去年3月接任董事長一職,又身兼航太公會理事長,他提出籌組航太產業A-Team 4.0聯盟的想法。
廖榮鑫分析,航太業如今的優勢和機會兼具。全球兩大航空業龍頭空中巴士和波音,雙雙預估未來20年全球航空業產值將以4.5%~4.9%成長,光是新機數量成長率就有5.4%~5.9%。
但廖榮鑫不諱言,國內航太產業也存在著挑戰,還需要明確的產業政策和和國防自主能量的建立。
他分享,就像飛魚在水中會被鬼頭刀捕食,但在空中又有白腹鰹鳥在等著攻擊牠,「就像產業面臨的兩面夾擊困境,一方面上游不斷要求你降價,另一面又有其他新興國家積極投入航太,競爭者愈來愈多。」
因此,廖榮鑫去年開始推動A-Team 4.0聯盟,希望透過平台整合產業能量,迎戰外在挑戰。他特別說明,A-Team的A代表的是始祖鳥(Archaeopteryx)的A,「同樣是古老的生物,為什麼恐龍絕種,鳥卻存留下來?重點就是鳥類不斷進化演進。取始祖鳥的意義,正是代表要讓台灣航太不要絕種,」他說。
A-Team 4.0聯盟預計在明年年底,達成所有成員取得航太所需AS9100認證的目標,也將結合原物料、機械設備、生產製造、物流等產業合作,長遠就是要打入國際供應鏈。
廖榮鑫說,創新最重要兩大元素,一要有誘因,二是要落實執行,「1493年達文西就畫出直升機草圖,但又經過500年才有人能做出來,」可見只有創新,無法落實也只是空談。企業必須努力,讓創新成為每位員工DNA。
鄭智峰:敢改變,讓員工有ownership的認同感
臺灣西門子總經理鄭智峰則暢談西門子160年不斷創新和技術領先的原因。
他表示,西門子一路走來,從最早的發電機、發報機到醫療器材,現在業務範圍擴及自動化、發電、醫療、都市建設、運輸設備、樓宇管理等。2014年西門子明確訂位三個發展方向:電氣化、自動化、數位化。
最大關鍵,鄭智峰強調,西門子不怕做改變。
例如數年前,西門子已將手機、通訊系統事業體出售,「這在當時對內部也是很震撼的消息,」他說,勇於改變、甚至放棄,就是為什麼160年的西門子至今還可以名列在財富100大的名單上。
西門子也從初期的硬體製造公司,開始朝向軟體耕耘,近年開始大量收購軟體公司,累積投入達40億歐元。
2011年,當德國總理梅克爾提到德國4.0,關於未來製造、智慧製造的藍圖,更成為西門子的目標。
此外,鄭智峰透露,西門子在台灣也投入人才培育,與很多學校、政府合作,提供暑期工讀實習或舉辦競賽,提高台灣在科技創新的發展。
鄭智峰也分享西門子位於德國安倍格工廠的經驗。這家廠20年沒有裁員,生產力提高七倍,成為西門子示範工廠,是各國企業朝聖的地方。為什麼這麼成功,他認為關鍵是員工有ownership的認同感。「這樣的文化讓員工非常自主,不論你是哪個職位,都能夠發揮創新。」他強調,想創新,企業必須勇於投資和改變,個人則要勇於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