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教育權在民

牟中原
user

牟中原

1994-06-15

瀏覽數 13,600+

教育權在民
 

本文出自 1994 / 7月號雜誌 全球頂尖華人系列報導:馬友友

今年可以說是台灣的教育改革年。年初,民間許多教育改革團體聯合舉辦了「全國民間教育改革會議」,接著又發動了盛大的「四一0教育改造活動」,聯合施加教育改造壓力,希望能在小留學生出走與向升學主義投降之間,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相對應地,教育部正緊鑼密鼓地籌辦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將於六月下旬舉行。

有八大議題,並已舉辦過三、四十場的分區座談會。

樂觀的人也許會認為,經過如此頻繁的會議與互動,我們將會在「全國教育會議」中釐清議題,從而訂出到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方案。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卻只看到更多的衝突與不確定。

一方面,校園衝突不斷發生,且迅速進入媒體。有大學中「性騷擾」案、文大學生請願事件、國中不當體罰事件,及森林小學遭違反「私校法」起訴案。都是最近兩、三月之事。

另一方面,在教育議題上,我們卻看到民間改革團體與以師範系統為主的教育官方系統愈來愈對立。雙方立場可說接近南轅北轍,令人心憂。

這些衝突對立的背後,並不能單純地以「陰謀論」來看。若以此推據,恐是教育官員的失責。更深人的問題,應是在「教育權」上面--人民是否有權自己辦教育,或參與決定要受什麼樣的教育。

教育政策急需變革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在過去啟蒙心態下,「受教育」是一種國民義務,成為政府教育施政的出發點。因此,政府有權決定學生受那樣的課程、用什麼教材、培養那樣的師資……,幾乎全部的教育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

這樣的看法,在過去有其時空背景需要,不能說錯。但是,展望二十一世紀,我們面臨的是需要「終生學習的社會」。目前,全球對教育的關注來自「加速的歷史」。科技發展,使得一切事物變化太快,一個學童目前在學校學的東西,很難在二0二0年還不變。除非他終生學習,否則他根本的自由恐都不能保持,因他將失去經濟,知識,文化上的自主。一個僵化的教育,在根本上是和民主理念衝突的。

「終生教育」只有受教育的人自己才能掌握。首先,教的人和被教的及其監護人,應該有主動參與教育過程的機會。這包括:

一、民間學習的權力。人民有受教育之義務並不等於國家有壟斷辦教育的權力。

二、出版教材的自由。「統一教材」與聯考、升學主義已成連體嬰。如我們認定後者須要改革,則取消「統一教材」應是合理的前置步驟。

三、師資培育多元化。這已是既定目標。未來,我們必須注意師資的終生教育。

四、教育研究多元化。學什麼和如何學需要研究,終生學習面臨不斷變佔的多元情境,也就需要不在國家操縱下的多元研究。

如何走向終生學習社會,應是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標,它應該可以超越政治角力與人事之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