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規模的兩次歷史性選舉--總統、副總統和省市長選舉,即將在今明年之交和後年初舉行。由朝野各政黨對兩項選舉的動員、人力物力的投人來看,規模將屬空前;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這場選舉前,國民黨內李登輝、林洋港和吳伯雄、宋楚瑜四人間的互動較勁,以及誰會出馬參選。
宋吳競爭白熱化
省長選舉與隨後的總統選舉互動緊密,省長先選將測試所謂「葉爾欽效應」的有無,也影響未來整體權力分配和布局。一場李、林、吳、宋四人間的部署、封鎖、反封鎖等激烈較勁早已展開。
儘管外界都認定吳伯雄、宋楚瑜是省長的熱門人選,兩人檯面上下的較勁已趨白熱化,但宋迄今未曾公開表達參選意圖,最近對外的談話中還強調,希望外界不要把他勤訪基層看成競選省長做秀、造勢,以他做過新聞局長和黨的秘書長,真要造勢會驚天動地。他還若有所指地說,希望大家支持把心思放在工作上的人,話鋒直指吳伯雄。
去年內閣改組,宋楚瑜獲李登輝派為末代省主席,除酬庸效忠護主有功外,不無藉省主席歷練,補足宋在行政系統只有新聞局長資歷的缺憾,使宋未來更上層樓較具競爭力。也有人以為,宋出掌省府,是李有意暗布省長人選的妙棋,藉提名宋參選,一則替自己連任布下最得力可靠的樁腳,二則藉提名外省籍的宋楚瑜參選省長,宣示不分本省、外省的融合,三則澄清自己用人唯才,沒有省籍情結。
以國民黨在台灣省的組織、動員實力和李的保荐,李登輝有把握提名誰,誰就當選省長,何況宋是李信任的人。宋楚瑜上任迄今,對李所偏好的一套施政作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適時呼應李登輝在各種場合的講話、勤於走訪基層,一年內已走完全省三百零八個鄉鎮市,僅剩吳伯雄說的「即使台灣只剩下阿里山也要參選省長」的嘉義縣阿里山鄉等待「攻頂」。
一年來宋所到之處,三家電視台新聞跟隨造勢,詳細報導每一細節;在部分鄉鎮慷慨撥經費救急救窮;對地方社團如農會、漁會加菜金動輒數十萬元,甚至達五百萬元;對地方民困民痍,哪裡需要,宋就到哪裡。這些做法,可解釋為克盡省主席職責,但未嘗不能說為競選鋪路,尤其台灣省黨部主委鍾榮吉、中央文工會主任簡漢生、組工會主任徐德錡的人事,宋著力甚多,布局用意明顯。
無論派系屬性、與李登輝的關係、所獲信任度、掌握行政資源優勢,宋楚瑜以逸待勞,進可攻、退可守。攻,是競選省長,挾龐大民意基礎加上四年或再連任四年省長施政資望後,爭取總統提名;或者,不選省長,挾近兩年政績,退而與其他本省人士搭檔參選副總統,角逐行政院長或副院長。
變數仍在
只是未來行政院長的地位、職權,難再以眼前觀點衡量,宋不會不明白此點。攻,絕對是上上策,但李登輝兩個月前換掉宋的文宣大將--中視總經理朱宗軻,似乎不欲宋的羽翼過豐,宋的處境仍有變數在。
經常需要公開「提醒」大家(包括李登輝在內)說他祖先與李總統一樣是來自福建永定的吳伯雄,處境就艱困得多。雖然吳最早表明參選省長的意願,但三年前國民黨內權力鬥爭主流派、非主流派難分難解時,吳伯雄緘默未曾公開表態支持李登輝陣營,至今他仍自嘆「為沉默付出代價」,經常在電視綜藝節目唱「要拚才會贏」。
吳伯雄參選起動得很早,兩三年來已在各縣市布設據點,勤跑紅白喜喪事,投下可觀的人力、物力,加上親和力足、人望風評不差、踴躍投入公益活動,從政多年累積的黨政人脈可觀,所以能在十四全大會中央委員選舉掄元。這是吳不斷要求黨內提名制度應公平所恃的本錢。吳參選省長萬事俱備,只欠李登輝首肯的「東風」。
但在中央集權領導模式愈來愈明顯、官場用人愈重視「血統純正」下,吳伯雄面臨的黨內提名挑戰,遠勝於正式競選時在野黨候選人的挑戰。宋楚瑜不宣布參選,姿態愈篤定,吳伯雄愈心慌,感覺被提名愈無希望,造勢動作愈大,局面也愈緊張。兩強相爭,弱勢的許水德正等待漁翁得利的機會。
處境類似吳伯雄、堅決參選下屆總統的司法院林洋港深諳箇中微妙,並深知吳伯雄基層實力,如能與吳聯手,不但可借重吳的地方樁腳人脈,更可藉吳對國民黨當局施壓,增加李提名吳伯雄選省長的可能,也增加自己參選總統的砝碼比重。所以,林洋港最近公開支持吳伯雄參選省長,還暗示提名宋楚瑜可能引起省籍話題,頗有勸宋知難而退之意。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間,國民黨臨時中全會非主流派因對提名李元簇為副總統候選人的決策過程不滿,臨時推出的「林陳(林洋港、陳履安)配」,以及老國代後來的「林蔣(林洋港、蔣緯國)配」,幾乎把林推到與李登輝決裂的最前線。當時林洋港在總統府資政蔡鴻文等本省耆宿及陳立夫等「八大老」疏通下,最後公開表示希望老國代不要連署提名他參選總統,化解李登輝選票被分散的危機。
這段往事造成李、林之間極深的心結和嫌隙。政壇多位知情者及林洋港本人事後私下證實,在蔡鴻文等三位大老幕後疏通過程中,李登輝的確曾在情勢危急下,當眾默許只幹第八任總統,第九任總統換林洋港出馬。
「不甘心」對上「不放心」
兩年來,林無時無刻不在注意李登輝的動向,也時時準備著參選總統,但是李、林間的關係,除有過短期熱絡,隨著林的爬山講話論及時政或個人出路日多,李、林愈來愈疏遠。有人藉耳語及中南部報紙,貶指林洋港當年與非主流交往,打壓態勢明顯,連林本人都說,有人要把他抹黑為「台奸」。
李登輝是否尋求連任,關係林洋港能否被提名和當選。林最近多次強調「如果講誠信、倫理和民意」,應該提名他參選總統。誠信,是對李登輝講的;倫理,是暗示連戰不必急出頭;民意,則是幾次調查林的聲勢僅次於李。
但李登輝連任的跡象似乎愈來愈清晰,從言論脈絡已可窺端倪。七十九年競選總統時,他向老國代說,希望六年後與李元簇一起退休;後來記者會上也說,不再連任;其後說法變成「為時尚早,不宜表示意見」、「要看事情是否已做完,做總統不重要,能否為人民做事最重要」、「要看腳力夠不夠」;最近則說「要聽人民的聲音」,加上勸進、各種造勢不斷,跡象已很明顯。
李總統夫人曾文惠的態度被認為是李參選與否的關鍵。有一說指出,曾文惠並不希望李尋求連任。但李身邊一群可謂政商學界的既得利益者,幾年來飽嘗權力甜頭後,意猶未盡,加上政治激烈鬥爭中難免跋扈囂張,樹敵不少;抬轎者和智囊團在李下台後可能被鬥爭的危機感,將是勸進的最大動力。
李的處境何嘗不然。李對台灣的使命感,諸如主控大陸政策、有生之年讓台灣與大陸平起平坐,甚至實現「出埃及記」的夢、領導台灣重回國際社會,這些李著力最深的問題,李深恐任滿後他的後者不能一以貫之;「要看事情是否已做完」之說,透露不放心的心態,促使李必須連任。九七、九九中共收回港澳,台灣面臨衝擊,這些關卡都讓李欲罷不能。李登輝連續出國訪問、修正不連任說法,都被解讀為準備連任。
聲望、在位者人脈是李的優勢,但世代交替、高齡、交棒等想法,李登輝任滿扶持他人接任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未來總統、副總統「李連(連戰)配」或「李陳(陳履安)配」、甚至「李宋(宋楚瑜)配」或「李黑(黑馬)配」,都有可能;但萬一是中生代出馬,林洋港的機會就會大增,李只好再連任封堵林的出線。
分裂之外更大的挑戰
李登輝如參選,林洋港未獲提名、脫黨或違紀參選將成定局。但省長選舉在總統選舉之前,吳伯雄的走向,影響林洋港的機會,即使吳當選省長,未必對林有利,林操之在人者多,操之在已者少。在西瓜靠大邊效應、黨政資源被收編、年齡及智囊各方面,林洋港都有困難。他求戰,了卻平生素願和選民支持熱情,對自已和選民都交代,但無法求必勝。
國民黨內的省市長人選在八、九月間將見真章,二中全會改選中常委也將到來,李登輝主導的權力結構面臨最後一回合的人事整合和洗牌。即使權力已大一統,但主流派內一定會因權力分配、人際恩怨等因素繼續分化,這就是政治的本質。
省長和總統選舉使國民黨的再分裂成為可能,但影響幅度應不致過大,反倒是經濟成長停滯、企業信心不足、法治官箴不立等內在情勢挑戰和兩岸關係僵滯緊張、外交面臨中共反擊、情勢難作樂觀預期,可能成為李登輝連任之路的重大挑戰。
(陳煒為資深新聞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