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銜接亞洲脈動 南向軌道商機無限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6-10-04

瀏覽數 32,200+

銜接亞洲脈動 南向軌道商機無限
 

軌道,看似兩條平行線的簡單,卻是深具複雜度的產業,從輕軌、捷運、鐵路和高速鐵路等都是建設規模大、安全要求高的產業。 軌道的發展,事實上也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櫥窗。人民生活所得及需求越高,國家對高鐵磁浮等高階軌道運輸的需求就會越高,而低度開發國家的軌道發展則先重在滿足人民基本的載運需求為主。 軌道業,一個看似冷門的產業,其中隱藏不為人知的商機與一個國家的發展脈動。

「軌道產業是重視『看不見的安全』事業」,台灣德國萊因鐵路事業部副總經理王秀雲表示。 軌道運輸具有動態、地區規模大、注重公共安全與服務等特性,大自工程建設、小至月台間隙等環節,都牽涉多個領域的整合,「要讓這樣一個複雜系統達到穩定,實際上非常非常困難」,王秀雲說,尤其台灣地狹人稠、消費者意識高,路網整合的系統設備又多複雜,從建設到營運都十分具挑戰性。

台灣多災環境累積應變智慧與能量

以台北捷運為例,不僅要考慮頻繁的颱風、地震環境,由於路線通過許多人口和建築稠密地帶,建設從地下到高架、或與既有路網整合,為了工程時效,常常需要建築、機電、軌道等多組團隊同時施工而不互相衝突。 「台灣軌道環境特殊, 比鄰近國家有著更多的災難考驗, 頻繁的颱風、地震、淹水、政治文化環境的變化都讓人從中不斷累積應變措施的能力,」看過許多國際案例的王秀雲指出。

銜接亞洲脈動 南向軌道商機無限_img_1

( 獨立驗證與認證過程包含監督裝機交運)

自2002年高雄捷運起,鐵路局,高鐵局以及國內捷運系統專案、2013年高雄環狀輕軌,到2014年北台灣第一條淡海輕軌, 2015年安坑輕軌等都陸續導入IV&V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獨立驗證與認證) 顧問服務,在國內這些相繼啟動的重大軌道建設中,都可以見到一支外界不太了解,但在業內頗具知名度的國際級軌道顧問專家的身影。他們在全球軌道業參與的深度,可能也超過很多人的認知:例如菲律賓國鐵軌道安全檢測、印尼雅加達輕軌專案、越南胡志明一號線捷運、丹麥哥本哈根捷運系統等都有德國萊因集團在背後參與看不見的安全把關。

全世界幾乎没有一個軌道系統不是「拼裝」出來的,系統整合能力才是重點。當業主基於預算、運量等種種考量下會採購不同的機電系統、號誌系統或車輛系統來整合,這時就需要獨立驗證與認證的角色在初期時即進入評估整合, 使不同廠商所提供的系統都能用同樣的訊號語言溝通,確保系統與系統間的「對話」都能被彼此聽見, 「就像來自不同家庭的夫妻間溝通需要被對方聽見一樣」王秀雲說。 獨立驗證與認證的角色功能即是在技術規範一開始時就早期進入,能減少後期磨合的困難度。

台北捷運在國際地鐵聯盟(CoMET)及軌道運輸標竿聯盟(Nova)中,營運可靠度連續五年排名世界第一。 一般人很難想到,即使從月台門關了,車門接著關,車子離站、進站、降速、會不會多停3 秒等尋常不過的月台活動, 都是背後數不盡訊號的精密計算結果。 「軌道運輸的營運可靠度維持相當複雜,北捷能在10分鐘內就解決諸如突發斷電等問題,其實是很厲害的,」王秀雲深表肯定。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全球市場方興未艾 台灣前進機會大但人才少

不只台灣有許多進行中的建設,近年全球軌道市場蓬勃發展,尤其亞太地區、東南亞、中東一帶,更有許多相關建設在進行或計畫中,對各種人才和供應商的需求十分殷切。王秀雲認為,這正是台灣產業前進國際的大好機會。

「軌道事業體系龐大,除了如車體、系統之外,還有很多工程、元件備品、系統整合、營運…等需求,台灣經驗就是很好的競爭力」,王秀雲指出,除了建築與機電整合外,例如東元、大同、宏碁等在車體零組件或系統部分都有不錯的成績,「台灣在很多方面是很強的,也有領先的創意,各領域的技術在軌道事業上都有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在淡海輕軌案中, HTC的VR技術用來做前期驗證,成功發現建築設計上的缺點,提早在工程進行前完成修改,避免事後調整的重大風險。這個創意後來被國外廠商知道,認為是很有價值的創意,大感興趣想要切入發展。王秀雲回想:「台灣大概是全球第一個使用這種方式來做軌道規劃設計的國家」。

銜接亞洲脈動 南向軌道商機無限_img_2

(台灣德國萊因鐵路事業部副總經理王秀雲)

國際接軌好處多 放眼全球

不過,台灣的軌道業務經驗有限,默默屢創佳績的北捷也才20年,「很多案子不只是建設這麼單純,應該在先期就找到具有全面性專業知識的顧問,愈早期引入愈好,才能從開始就具有未來實作上的正確性。對於自己經驗不足的部分,更要引入國外經驗」,王秀雲分析,「透過參與國內軌道工程,我們從外國帶入專家人才到台灣,也把台灣帶出去」。德國萊因在全球軌道領域是經驗豐富的廠商之一,本身亦是標準制定者之一,國際接案機會多,「把台灣業者帶出去」,似乎已是台灣德國萊因成員的共同價值。

針對台灣發光中的軌道產業,德國萊因也提出更進一步的建議,倘若台灣相關工程能遵循國際標準,不僅可促使台灣軌道服務再往上提升,也有助廠商發展符合這些標準的能力,提升國際輸出的整體產業競爭力。王秀雲引用一句名言說:「不要把競爭對手放在台灣、要放眼全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