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旅行社才是好的旅行社?
汎亞事件之後,有受害旅客向報紙投訴,指出跟團之前還打電話給觀光局及品保協會,查證汎亞過去的信用,得到「尚無不良記錄」的答案後才決定報名,沒想到還是出事。「所謂好旅行社的標準到底在哪裡?」受害旅客在投書中頻頻追問。
即使可以用規模、品牌等尺規來衡量旅行社的大小好壞,但是「隔行如隔山,消費者看不到旅遊業本身的盲點。」品保協會紀棟欽坦承這是消費者的角色缺憾。
關心、細心、開心
但消費者仍然握有絕對的選擇權,而汎亞的個案也不能代表全體旅行業。綜合觀光局、業者以及消基會的意見,消費者仍有若干選擇指標可依循:
--先打聽該旅行社的商譽及口碑,可詢問參加過該旅行社團隊的人,看看旅行社在代辦業務及帶團品質的完善程度。
--深入瞭解旅遊產品的品牌及內容,「豪華客機,五星級旅館」等詞句相當含糊,消費者最好將機位等級、旅館名稱、用餐內容以及是否還需付額外費用(如門票、入場券)都問清楚。
--先決定自己要的旅遊產品,再比較相同產品的價格,並對市場行情有基本認知。若價格低得離譜,例如相當於一張機票價格的團費,居然還包括食宿、交通,消費者就該自行斟酌是否要冒險了。
--繳交團費時,請旅行社開一張代收轉付費用收據,做為證明。
--一定要簽訂旅遊契約書,並仔細看過契約書內容。在消基會的瞭解中,有一半的旅客沒有簽契約的習慣,失去法律上的保障權。
--查詢該旅行社是否為品保協會會員,可透過品保的監督制度檢查旅行社會員的信用,萬一出事,也可得到品保的補償金。
--問清楚該旅行社屬甲種或綜合,甲種旅行社是自己招攬客人,綜合旅行社則將甲種招攬的客人組織起來出團。最好透過甲種旅行社,參加綜合旅行社,因為綜合旅行社並不能保證自己有客人。
--更主動地去瞭解該旅行社,最好親自到旅行社看一看,觀察其規模及運作,並參加行前說明會,在出發前掌握所有能掌握的情況。
在旅遊資訊仍嫌不足的今日,消費者必須以更積極的態度,瞭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才能一路順風,旅途愉快。「消費者要關心、細心,才會開心。」銘傳講師容繼業給消費者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