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工作遇到瓶頸?這本書幫你全部搞定!

【每週讀好書】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6-09-20

瀏覽數 20,950+

工作遇到瓶頸?這本書幫你全部搞定!
 

本週推薦好書:問題可以一次解決》/作者:岸良裕司/時報出版

書籍介紹:

遇到問題時,究竟應確保安全,還是該迎向挑戰呢?

懂得處理現在棘手的問題,將成為明日成功的契機!

面對意見紛歧的狀況時,是要消除對立?還是應該要活在當下、掌握現況,或者預測未來……

無論日常生活、工作職場、人生抉擇,改變或不變的問題,經常讓我們感到為難。遇到問題時,總看不出問題的核心;需要解決時,大家總是紛爭不斷;即使解決了眼前的問題,相同的情況卻還是會重複上演……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處理方式,已經落入「局部最適」的陷阱;面對衝突責怪別人只能尋找到「妥協解」;當彼此間無法有效溝通,「雙贏解決」方案也就無法成功落實。

TOC思想流程教你如何正確看待問題,消除對立,集結眾人之力,找到雙贏方案!每一種思考流程,都可以衍生出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戰術」樹狀圖,從此,當你面臨問題或困境時,只要靠這樣的TOC思考流程,就能解決問題,不再「事難兩全」!

書摘搶先看:

丟開妥協解,找出雙贏解決方案

確認目標與現況之間的落差

「利潤無法提高」、「新產品開發太慢」、「員工彼此無法互助合作」、「開會次數與報告書過多」、「顧客滿意度下降」、「工作動機低落」、「競爭日益激烈」、「市占率降低」、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是日復一日的工作,已經使人暈頭轉向,每天光是處理眼前的事,不知不覺中,人早已經筋疲力竭。

上述所有情況,雖然不至於同時一起發生,但我們周圍的環境確實充滿問題。「所謂的問題,就是目標與現況之間的落差。」這句話真是說得好極了。換句話說,若能解決上述問題,便算是達成目標了。

那麼,所有問題如果解決了,情況會變得如何?只要把上述所有負面表列的事項,倒過來想就是了。

「利潤持續提高」、「新產品研發進度提前」、「員工彼此互助合作的企業文化」、「不必忙著開會或寫報告工作就有進展」、「顧客滿意度提高」、「工作動機提升」、「銷售量不斷提高」、「即使競爭再激烈也能勝出」!

頭痛醫頭,不能解決問題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要解決上述所有問題,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即便試著解決其中一個問題,但只要愈清楚現實狀況,就會愈感到束手無策。不過,我們絕不能坐視不管,必須竭力解決各個問題。

如果「利潤無法提高」,那就開始實施削減成本運動……如果「新產品研發太慢」,那就加強研發進度的管理……如果「彼此無法互助合作」,那就在工作現場張貼團隊合作的標語,如果「開會次數與報告書過多」,那就提升電腦資訊技術,協助製作大量的報告書……如果「顧客滿意度下降」,那就開始調查顧客滿意度……如果「工作動機低落」,那就試著誘發工作動機……如果「競爭日益激烈」,為了不在競爭中落敗,那就不惜以削價方式對抗……如果「市占率降低」,那就討論提高市占率的策略……。

以上行動絕不是偏離改善營運重點的對策,相反的,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一般對策。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即使採取上述行動,業績出現明顯改善的實例,卻少得驚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不由自主想找出罪魁禍首

希望讀者們仔細思考。要如何將現在彼此無法互助合作的組織文化,改變為「彼此互助合作」的組織文化?公司高層高唱著「大家彼此互助合作吧!」管理高層、中階主管、單位小組領導人,以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大家相互唱和「彼此互助吧!」的口號,就真的會彼此互助合作了嗎?

在工作現場張貼大型海報,然後印製發放呼籲彼此互助的標語,大家就會彼此互助合作了嗎?冷靜地思考以後,「彼此無法互助合作」也只是問題的症狀,難道彼此無法互助也有外部原因存在?

舉例來說,組織裡的每一個成員,都受到個別目標管理制度的嚴格管理,因此被要求相互競爭,但對於專案領導人的績效,卻是針對各個專案的個別損益狀況進行績效評量。

若是組織內部彼此間競爭激烈,縱使個性再好,不肯幫助其他人也是無可厚非的吧?我覺得,若是自己處於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工作或者管理自身團隊的表現,就已經忙不過來了,即使組織高層每天叮囑「彼此互助合作」,甚至聽到耳朵都長繭了,大概也沒有多餘的氣力協助其他專案小組。

「章魚罐」型態的職場現象

只考慮到自己的工作場合,通常被稱為「章魚罐場合」。我認為「章魚罐場合」並非自然產生,而是人為製造出來的。

我總是使用「局部最適」這個詞彙批評章魚罐場合;「整體最適」?則是用來與它對照的詞彙。相較於局部最適,這詞彙聽起來是很響亮,不過當它被提出來全面探討的時侯,總讓人感覺是強迫命令式的刻板論調。整體最適的概念,原本就不易理解。「對整體來說最適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當在思考從哪裡開始才算是「整體」的時候,就等於設定了範圍,如果從更廣的領域去思考,其實也不過是「片面」而已。換句話說,那也是一種「局部最適」。「整體」的意義,其實與「整體主義」這個詞彙,有微妙的差異。

改變「章魚罐現場」,大家彼此互相協助,處處以「和」作為行為準則。如果真能實現,那該有多好。

不過,這真的有可能達成嗎?為了讓大家彼此互助,究竟有什麼是需要改變的?假使,知道有什麼是需要改變的,又該改變成怎樣才好?然後,即使清楚應該改變成怎樣,又該做些什麼來改變?

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實際情況就是周遭充滿了阻礙!

問題是成長的契機

你不必擔心。接下來,我們就前往「解決問題森林」吧!接著要介紹的每一棵「樹」,會傳授我們絕妙的魔法。如果能靈活運用所有的樹圖,那就沒有什麼好怕的了!此外,無論是哪一種樹圖,本身都擁有強大的力量。因應各種狀況,不論是單獨使用或綜合運用都OK!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也能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問題本身便是未來飛躍的契機。

(圖文提供:時報出版;瞭解更多本書,請上時報出版官網查詢。)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