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集團(G20)峰會4日在杭州揭幕,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萩生田光一表示,為了拚經濟,在G20公報中,各國將同意採用貨幣、財政及結構改革三大政策,在貿易保護主義高漲的年代,各國也可望力挺國際貿易體系,發展自由貿易。
不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表示,全球各大央行刺激經濟的能力已經「接近極限」。他是在杭州G20峰會前接受專訪表示,在缺乏「突破性、合作性」政策下,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持續疲弱。
葛利亞說:「我們把所有重擔都丟給了央行官員,但其實應該要像跑接力賽一樣,將寬鬆貨幣政策不斷接棒下去。現在是進行結構性改變的時刻。」他強調,為重振全球經濟,包含中國在內,世界各地需要整合貨幣協調、財政和結構性政策。
這次G20峰會由中國主辦,德國總理梅克爾4日讚揚中國推動經濟結構改革做法,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爾則說,這次峰會須找到解決中國鋼材產量過剩問題,中國的貿易夥伴痛批中國是工作機會流失的元兇,他呼籲中國接受生產過剩監督機制。
另據道瓊社報導,周末各國元首在杭州集會,將同意一套政府制定跨境投資政策的準則,在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走下坡之際,此舉凸顯各國推動跨境投資的決心。
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公布的摘要,這套準則將要求各國遵守透明的投資政策,確保國內法令與國際規定能接軌,並推動永續發展及包容性。
最近UNCTAD出爐的數據指出,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的金額恐怕會驟降10%至15%,目前FDI的金額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銳減10%。
峰會開幕 瀰漫民粹情緒
G20峰會昨在杭州開幕,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詞強調,全球基尼係數已超過危險線、達到零點七,「發展」是重要議程;G20要能成為「行動隊」、而非「清談館」,各國應制訂行動方案,落實每一項政策。
峰會昨下午十五時在「杭州奧體博覽城」舉行,開幕式前先安排與會元首領袖大合照,隨後在習近平帶領下進入議場;在議程安排上,由習近平發表開幕致詞,緊接著是第一階段子議題的閉門會議。
習昨致詞聚焦在「發展」與「行動」。他指出,中方今年將「發展」置於G20議程的重要位置,將共同制訂並落實聯合國的「二○三○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畫。
【編譯陳韋廷/報導】廿國集團(G20)領袖四日舉行會議商討如何重振低迷的世界經濟,但日漸高漲的反全球化民粹情緒,以及各國對於中國大陸領土野心感到憂慮的陰霾,卻籠罩整場峰會。
法新社報導,中國希望能藉由成功舉辦這次峰會來展現自身是個有自信、強大的國家,並準備好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角色,以符合其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在領袖峰會登場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三日批准了巴黎氣候協定,親自收到習歐兩人批准文書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兩人「跨出這個歷史性一步」表示讚賞,這代表在應對氣候變遷上「邁進了一大步」。他還呼籲其他G20領袖跟進,並將理想的承諾化為「世界非常迫切需要的變革行動」。
然而,專家預期會談將缺乏實質性內容,因為日漸升高的民粹情緒,將讓各國領袖難以對解決世界最緊迫問題所需的各種措施做出承諾。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上周警告,世界正面對長期成長低迷與不平等現象增多的潛在混合毒物,使政治人物受民粹主義和提高貿易壁壘的誘惑。
此外,領袖峰會上也瀰漫地緣政治的疑慮,北京精心策畫的G20大戲可能無法照著劇本走。
中國極力避免爭議性的南海問題躍上檯面,但歐習會已針對南海議題交換意見。白宮聲明說:「兩國領袖就菲律賓和中國間的仲裁判決坦誠交流,歐巴馬總統強調中國遵守其義務的重要性。」美表示,將繼續在中國聲索主權的礁附近執行海軍巡邏任務。
(本文轉載自2016.9.5「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