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尋找新世紀管理人

孫秀惠
user

孫秀惠

1994-03-15

瀏覽數 15,500+

尋找新世紀管理人
 

本文出自 1994 / 4月號雜誌 第094期遠見雜誌

企管碩士(MBA)若不轉型,就得轉業囉!

上面這可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一向被視為管理人才搖籃的美國商業學院最近的心聲。「MBA教育正面臨三十年以來最深刻的反省與轉變。」哈佛企管研究所的一名教授指出。

經歷了八0年代末期至今這一波又長又久的經濟蕭條,面對九0年代全球政經局勢的改變,許多企業已然發現,過去只重計量分析的企業管理人才,已不足以應付新世局,而商業學院也被迫思考:如何培養新舊世紀交替階段最佳的管理者?

美國商業學院面臨的改革壓力不小。七0至八0年代,MBA人才最風光的時期,全美有七百多所商業管理學院,現在可能有一半的學生發現:畢業即失業;過去曾經一次聘用一百個管理碩士的大企業,現在則頂多增員一、二十名。能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學校或學生,自然是那些能夠滿足客戶(企業)需要的人。

注重整合思考

以往商業學院招收管理研究所學生時,多半喜歡那些在GMAT測驗中,演算部分拿高分的學生。然而,根據最近南加大的一項研究顯示:語言分數較高的人,可能更具備應付混沌、不穩定環境的能力。而這一點,正是管理人在這個愈來愈無規則可循、隨時需要修正策略的環境中所需要的特質。

主持這項研究的顓佛教授還發現,那些數學分數很高的學生,對於沒有系統的事物或資料的忍耐度較低,社會力也比較弱。相反的,語言分數較高的人,整合思考的能力較好,對事情的判斷也更傾向開放的思考模式。

會不會一開始找學生的方向就已經有偏差了?許多管理學院開始慎重考慮這個問題。也有許多人倡言改革現在的GMAT考試,找出其正有管理新時代企業潛力的人才。

到底新世紀的管理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若根據美國「財富雜誌」最近一期的調查,這些人應該是能整合資源解決問題、有長遠的眼光、能與團體共事也可以領導團隊、有世界觀、很會用電腦又不怕新科技、反應靈敏且做事負責、擁有企管學位外的另一項專長,還有,品性良好。

若這些特點能代表未來企業的需要,那麼當中絕大多數與做計量分析的能力沒有直接關連。事實上,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掌握機會的能力、主動性……等難以量化的人格特質,已逐漸受到商學院的重視。

西北大學的凱洛格學院(Kellogg College)是開風氣之先者。早從一九八六年開始,申請該校的企管研究所還要加上面談,其目的就是要找出具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能力的學生。

哈佛大學現在要求申請者回答一個問題:「如果你人生遭遇重大挫折,你會如何處理?」

動員者而非指導者

密西根大學目前已經把所謂的「醫學院模式」納入其企管碩士教育上;也就是學生必須在企業裡實地工作相當一段時間,做為取得學位必須的「實習」學分。該校的MBA課程甚至包括了實地的社區服務。採取這些改變的重點,據該校表示,是要使學生知道如何在領導之前,先懂得與團隊合作。

在財富雜誌針對企業總裁所做的一項調查中,對於「什麼是現在MBA最需要具備的能力?」第一名的答案正是「能領導團隊有效地工作。」

「過去的MBA教育希望造就出一個深懂理論以及各種分析模式的u專」家,現在我們希望他具備串連各個部門的能力,甚至在公司舉辦公益活動時,也能與音樂家溝通。」一位管理學院的教授表示。

換句話說,新世紀需要的管理人才,是個動員者而非指導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