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普遍對美國的流行持理性和質疑的態度;紐約摩天大廈缺乏人性空間;高速公路助長汽車成長率,破壞自然環境;商業文化以好萊塢為代表……。但是對電子資訊科技在美國已然引發的第二次資訊革命,以及其全面影響人類生活的可能性,歐洲人不得不嘖嘖稱奇,並慨嘆自己「好像活在石器時代」。
「未來已經開始。」歐洲聯盟主席狄洛指出,「到西元二千年,電視頻道將增加十倍,有線電視訂戶將增加三倍,資訊化社會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二十一世紀發展模式的核中。」
訂下時間表
意識到美國已有二百家大企業和資訊高速公路相連,以及六百萬名行動工作族的優勢,在一份剛出爐的「成長、競爭、就業白皮書」中,狄洛明白提出警告:「歐洲必須加速興建資訊網路公共設施,才能保持競爭力。」
這份白皮書也訂下時間表:一九九五年,導入歐洲數據化電視;一九九六年,完成歐洲一百所大學的電腦聯線;二千年,歐洲各大型抗癌中心、骨髓銀行及重要社會保險中心相連;各國政府國稅、關稅、統計性質機構之間資訊互換。九四到九九年資訊公共設施的總興建費用,粗佔約一千三百四十億馬克。
歐洲人並非現在才警覺整體資訊化的重要,一九八七年歐市委員會的「綠皮書」,就納入「歐洲尖端通訊研究發展」特別計畫,專責整合全歐高儲量的通訊系統,並鼓勵各國發展可同時輸送聲音、影像、資訊的寬頻帶整合服務網路(ISDN)。
目前,全歐四十個學術性網路已經和「歐洲研究聯合網路」結合,由阿姆斯特丹,聯向匈牙利、波蘭、捷克及南斯拉夫。九三年,以此網路為基礎,產生一個由「歐洲尖端網路科技公司」所經營「全歐網路之網路」,由倫敦出發,提供每秒八百萬位元(8megabit)的資訊服務。
至於每秒可傳送高達一百五十五megabit資訊、又有防止竊聽特質的光纖管網路,已橫越大西洋,通往加拿大,並連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各會員國的軍事相關部門。
在這股整合金融資訊、電訊網路的潮流推動下,過去十二國各異的電信設施規格、法令及電信公司壟斷的歷史也將被改寫。
整體資訊化風潮難擋
和美國擁有兩個數據電話總機系統,以及加拿大、日本系統「統一」的現狀相比,歐洲現有五個各自為政的電話系統,仍有整合的空間。
過去任何資訊產品在歐洲各國上市前,必須獲得該國主管電信規格的郵政部許可。在規定嚴格的國家,如德國,由申請許可到獲准上市,往往費時一年,而且價格加倍,造成廠商無法推廣產品。
不過,全球這股勢不可遏的「整體資訊化」之風,已經逼使歐洲各電信公司,不得不「走出公家機關的櫃子」,在組織上和服務上大肆改善,並立刻掀起一場行動電話的「無線」戰爭。
早在一九八四年就民營化的「英國電信公司」,目前正面臨來自大西洋彼岸的威脅。美國的西方電話(Western Bell)、尼涅克斯(Nynex)和西南電話公司(South Western Bell),提供訂戶電視和電話同一線路,並可用不同系統互相溝通的服務,搶去十萬消費者。
競爭已使得英國每戶電話費平均下降一.五%。由英國電纜、無線公司和美國西方電話公司推出的「水星個人通訊」,則以數據電話器、非尖峰時間市區電話免費、尖峰時間及每月網路費便宜五0%等服務,希望到一九九九年能占有九0%的行動電話市場。
德國電信公司的電話總機,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屬數據系統,因此,急於安裝「整合服務資訊網路」的企業,常得等上一個月。該公司的老大作風,也出盡惡名。
但是壟斷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美國「世界通訊公司」在法蘭克福落腳,提供便宜二二%到四五%的德國美國長途電話服務,BASF化工、德航、AEG電子、電機等大企業已經成為固定客戶。
電信玩家合資日多
被其他歐洲人視為「科技迷」的法國人,自然擁抱各種可能。國營的法國電信公司,早在十年前已將電話系統全面數據化。
今天,巴黎「觀點」新聞周刊編輯部,可經由法國電信公司的數據網路,透過電腦直接向巴黎新聞照片供應中心索取彩色照片;子公司「迷你電信」成功提供各類資料庫資訊交換,並創造了三十五萬個工作機會;拉丁美洲、南美各國電信公司民營化的買主,也有部分就是法國電信公司。
為應付未來整合網路、設備的花費及全球服務的複雜性,歐洲各大電信玩家互尋合作伙伴,也成為一個必然趨勢。再加上歐洲聯盟規定,到一九九八年電話市場必須全面開放民營,及英國電信公司入股美國MCI公司的臨門一腳,促成荷蘭、瑞士、瑞典電信公司合資成立「優尼索斯公司」(Unisource),德、法電信公司也宣布將進一步合作。
將於一九九五年正式成立的德法電信子公司,預計以三十億馬克資本額及四千名員工,在短期內先將目前已有的資訊傳送服務整合起來,提供大型顧客,然後再以吸引人的價格,提供全歐智慧型電話網路;中期要接通全歐電話線路;長期目標則是連接全歐包括有線電視、電腦資訊等各種通訊管道。
依據歐洲聯盟統計,到西元兩千年,電信事業將占全歐總生產的四.五%,在財政收入及重要性上,將超越汽車業,而其對工作型態、消費習性的影響,更無可限量。
歐洲人正在加緊腳步,整合法規、加強推動資訊工業的研究發展,企圖掌握二十一世紀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