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郭南宏:從資訊產業著手

何亞威
user

何亞威

1994-02-15

瀏覽數 10,200+

郭南宏:從資訊產業著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4 / 3月號雜誌 第093期遠見雜誌

問:台灣邁向資訊化階段中,國科會要扮演什麼角色?

答:主要分三項。第一是建立科學資料庫,包括科學技術資料庫、科學技術資源、設備和人力的資料庫。第二是使計算能量加速利用,希望國科會提供的高速計算的能量(指國家高速電腦中心)能加快研究發展,而且對產業界也要提供服務。第三,邁向資訊社會中,資訊產業提供各種軟硬體設備,是很大的產業,照研發人力看,我們還可以更往前;學界現在的成績多半在論文發表上,在專利和著作權上比較少,今後國科會會從計畫上支持資訊產業,使資訊業不但能支持資訊化需要,也能向國際上走。

問:國科會正協調交通部放寬網路連接的限制,網路的問題出在哪裡?面對這個老問題,這一次會有什麼新契機?

答:國科會提倡利用高速電腦,最主要的困難是網路是由電信局提供,他們提供網路和專線是有限制的,規定終端使用者只能有幾個人,而且不能連出去,他們是怕網路連得普遍,會使電信局收益減少。但是要瞭解,研究教育用的應該有折扣,教育研究的錢是來自國庫,電信局賺的錢也是要繳給國庫,即使是民間經營的也要給教育研究折扣;第二,不要用費率限制人家使用,而是要鼓勵使用,帶動使用,用得人多,電信收入相對會增加。

我們的文化往往是需要有強有力的人,迫使保守、故步自封的情況有所改善,現在有好機會,交通部劉部長覺得應該這樣做,案子由交通部郵電司呂司長負責,呂司長對教育和研究發展都很熟悉,我相信這一次會有突破。

問:你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對於政府不重視資訊單位的批評,你看法如何?

答:早期政府發展資訊化的時候,主要是要電腦化,如此,就要成立電腦中心,要有人員。目前規畫、軟硬體建制和維護都由他們做,但是這批人屬於電腦中心,升遷有困難,不容易留下人才;再加上沒什麼研發,他們也沒有跟著科技成長,所以電腦化很慢。

要電腦化,最重要的是各級主管都要清楚知道電腦到底可以幫什麼忙,有哪些業務必須要電腦化,作業程序上也要配合修改,再交給民間軟硬體廠商來做,而不是自己做。有了市場,民間才願意投入,而且需求愈多愈複雜,產業進步愈快。這是供求互動,只有供,沒有求,賣不出去,有需求可以帶動更高層吹的供應,又可以帶著需求上來。

問:這樣說來,政府資訊單位的角色需要調整?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人力為資訊化關鍵

答:資訊單位正式編制後,應該變成支持各部門規畫電腦化,做中介的角色,真正技術面的東西還是要委託出去。資訊單位角色一定要調整,這個單位是不能老化的。

問:很多人都希望台灣資訊化要學新加坡,你認為呢?

答;新加坡地方小,一市即國家,我們行政層級多,有四級,要資訊化相對難得多。新加坡是以自由港為基礎,需要有很好的資訊,我們要做到像新加坡那樣,還要很長時間,但是在產業上我們在他們前面,而且差距應該愈拉愈遠,因為我們人力比較多。

問:新加坡有沒有可以借鏡的地方?

答;新加坡計畫非常好,台灣基礎架構比較複雜,資訊化的標準還沒有定。此外,台灣雖然教育發達,但是很多公務員是你告訴他怎麼做,他可以做到,但是要他改進、創新和溝通就比較難,這是教育問題。

做資訊化,一定要自已有idea,把範圍訂清楚,才能請專業人員幫你做,否則專業人員不懂行政,做出來的東西也沒有用。還有,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公務員的素質整齊,台灣則是好壞差距很大。

問:整體來說,台灣邁向資訊化主要障礙在哪裡?

答:技術面的發展使得不同的系統可以連接,對台灣這種小、但是複雜的系統很有幫助,資訊化困難已經減少很多,最主要的可能還是在教育,是人的問題。

如果下一次行政院訂十大建設時有一個是資訊建設,那就不一樣了,因為技術已更成熟。台灣擁有資訊產業的基礎,這是台灣的優勢。

(何亞威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