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昌意 中華旅行社總經理
問:先談談你對後過渡期的香港的觀察,大體來說,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答:六四是個關鍵,經過這件事,中共發覺香港不只是個經濟都市,政治上也有發展潛力,所以基本法就抓得比較緊,保留一切解釋權。彭定康的出現,不過是把原來隱藏在基本法的意圖都抖出來。
從我們的角度看,香港要真正落實一國兩制,並不容易。經濟上也許可能,但新聞自由、言論等方面,可能會更緊。這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值得憂慮。
問:你曾經說過,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做法,會令台灣沒信心,是什麼意思?
香港當試點
答:因為最早一國兩制是想給台灣的,我們原先以為中共會把一國兩制在香港落實得好,教台灣不要怕,但從中英十八輪的談判,完全看不出他們想做給台灣看。這令人關切,大陸總給人很霸氣的感覺。
問:在這個大環境之下,對你在港推動業務,是助力還是阻力?
答:我們在港希望做到的是服務導向的工作,促進全面的民間交流。最近連戰院長在陸委會說,要能做些對兩岸有善意管事,降低敵意。
但有些事情我們想在大陸做,大陸不見得願意,那麼為什麼不先在香港做呢?把香港當做試點。因為讓在港的大陸各方面人士,瞭解我們是善意、有建設性的,日久,他們自然會把訊息帶回大陸各地。
問:可以怎麼做呢?
答:還是要從民間交流來做。例如,文教方面可以結合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共同做學術研究,以及促進更多文藝表演,還可以鼓勵台灣書商來港開連鎖書店等。國民黨十三全後,在港增設台北貿易中
心,也多派了人手,就是想吸引多點人來。
問:整體來看,台灣對香港的投資是……?
答:還不夠。今天我們靠香港轉口的貿易量這麼大,但經濟部在香港的代表這麼小,還不如日本、加拿大。
問:為什麼呢?
答:就是沒有決心嘛。過去政府在香港的辦公室都是租的,這在香港很不划算,我來此兩年,房價都漲了一倍。總之,政府並沒有依香港的重要性而提高在港的資源投注。不過目前大家都在做調整,需要時間。
問:這兩年來,你最滿意的工作是什麼?
答:我們盡力而為,至少在工商、文教界都擴大了接觸面。香港現在可以在電視頻道上看到台灣當天的新聞,而最近的縣市長選舉,我們就安排九十多人到台灣訪問。當然,這都是一個團隊的工作。
至於最大的障礙,還是各部會的資源分配不夠,只是把香港當做世界的一環,而非當做最重要的幾個地區之一。
兩年前我來港時,大家對我的期望很高,我自己的自我期許也很高,但沒多久就發現認知的差距太大。經過這麼久的溝通,台北的態度是在變,但這是艘大油輪,要轉變也需要很多時間,所幸大家的確是朝這個方向努力。
(李慧菊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