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讀書主義-一九九四年的自我要求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4-01-15

瀏覽數 16,450+

新讀書主義-一九九四年的自我要求
 

本文出自 1994 / 2月號雜誌 第092期遠見雜誌

從人文批會觀點來探討四十年來所累積的「台灣經驗」,其中有二項畸形現象:人民小康,但是社會大貧;教育普及,但是讀書風氣低落。面對新的一年,讓我們每一個人以身作則,共同來推動「新讀書主義」。

這樣的推動是完全在個人能力範圍之內,關鍵即在於自己肯不肯用心而已。

(一)讀書風氣低落

傳統上,讀書人有他們清高的情操,但是「讀書」的動機,都蘊涵濃厚的功利色彩。

在今天升學主義與考試主義主宰一個人的早年命運時,讀書、考試、就業,就變成了一個痛苦的三級跳。

當「讀書」淪落到如此的工具化與世俗化時,怎麼還可能有「讀書樂」?從幼稚園到大學,在三十年的讀書壓力下,誰會不厭惡讀書?

這正是今天台灣讀書風氣低落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不做「功能牲文盲」

「新讀書主義」所要提倡的,不是消極的從「苦」讀書中得到「新」樂趣,而是全面改變對讀書的心態。不論自已已經就業或者還在求學,首先必須下定決心告訴自己:

不再為應付考試而讀書;

不再為應付就業而讀書。

減步了讀書的強迫性,就增加了讀書的寬廣性。

進入社會,再用功的學生也會立刻發現:在本科學業上;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其他知識上,書到用時更恨狹。

我們的大學教育中最欠缺的就是通識教育。因此一般大舉生對本科以外的知識,從科學到人文,從藝術到宗教,都幾乎是「功能性的文盲」。

「新讀書主義」者所追求的,就是透過全方位的讀書,使自己、使家人、使同事、使朋友成為一個全方位的現代人。

這是一個現代知識分子對自己,也是對自己所關壞的人的新要求。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三)「什麼書都愛看」

讀書是無法由他人代勞的,讀書是要自已投入的。一旦養成了讀書的習憤,就能自己體會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的哲理。

西方人愛說:「一位了不起的領袖終是一位了不起的讀者。」「了不起」的讀者,一定讀不少專業以外的書,一定讀不少看來沒有實用價值的書。數學大師陳省身院士說:

「除了數學以外,什麼書也都愛看。」

台灣讀書風氣之差,就以那些拿過博士學位的首長來說,也只看見他們在高爾夫球場揮桿,在宴會席上乾杯、在其他場合上高歌,就是少春到他們在讀書、在談書。如果這些學有專長的首長能經帶與社會大眾來分享他們的讀書經驗,這該是何等有意義的示範。

(四)「與書無緣」最可憐

讓新讀書主義者,來共同提倡,也更要身體力行:

自己再累也要讀書;

工作再忙也要談書;

收入再少也要買書;

住處再擠也要藏書;

交情再淺也要送書。

我們也要告訴社會各界;

最庸俗的人是不讀書的人;

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

最可憐的人是與書無緣的人。

(與「書的天下」同時刊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