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雨中領餐、靠賣蚵仔煎度日的祖孫;台北,因為傷燙傷毀容而決定自立自強的村大福;三重,為了流浪狗擺攤的老奶奶;還有16歲,為了籌措父母醫藥費而在南機場夜市賣仙草的小弟──種種的弱勢故事,每天都在台灣社會不同的角落上演。
台灣是個很友善的國度,熱情、親切、樂於助人更是許多外國觀光客來台最深刻、也最感動的印象,每當重大災變時,我們的善心總是不落人後,不論八八風災、八仙塵爆、26美濃地震,還是四川大地震、日本福島大地震、尼泊爾地震等,踴躍的捐款程度令人動容。
只不過,在許多的無私奉獻、信任託付之背景下,卻有不肖份子利用台灣人的善心,以愛心之名行詐騙之實。
「傳善獎」鼓勵發揚真正的善
有鑑於此,震旦集團特別設計一個幫助善心能有正確發揮的「傳善獎」活動,期待透過嚴格的篩選制度,提撥3年1200萬的費用給予每一家入選的慈善團體,讓這些中型、知名度不高、很努力關懷弱勢卻無財力的機構,能夠不要因為現實的限制,失去了關懷弱勢的機會。
震旦集團公益室王景賢總幹事表示,創辦人陳永泰先生的企業經營理念之一是「回饋社會」,希望用最實際的方式,資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有人說貧窮是會遺傳的,弱勢家庭可能因為經濟狀況不好、孩子缺乏照顧,導致漸漸走偏,如果能幫助他們修習一技之長,養活自己、貼補家用,能讓出社會後有更好發展。」
一開始,震旦集團推出了「人生逆轉勝」專案,贊助兒少輔導機構,提供弱勢問題家庭安置與輔導、陪伴,也因為弱勢家庭的小孩念書不容易,對於身處逆境仍力爭上游的學生提供獎助學金,更加強技能培訓的資源,讓無心念書的弱勢青少年,儘早學得一技之長。
除了弱勢兒少的問題,還有老弱、婦孺、身心障礙等各種社會問題,要如何兼顧呢?於是,「傳善獎」的理念誕生。
太多中型社福單位 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說,當人們心有餘而想要捐錢時,大部份都會想到知名度較高的社福機構,也讓這些大型的機構募款相對容易。
但回頭想想,社會上其實有很多中型機構,認真努力在幫助弱勢,卻因為資金不足陷入困境,「傳善獎」便是希望藉由嚴格的審核機制,提供資金,讓他們獲得更多資源。
2015年,第一屆傳善獎由近百家報名機構中選出了5家單位,包含陪伴關懷失親青少年的張秀菊基金會、建構婦女安全平等權益的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長者呵護照顧的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幫助癌症病友及家屬的癌症希望基金會,以及給予無障礙學習環境的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由於成效卓越、效果顯著,震旦集團今年決定從以往的5家,改為8家單位。
王景賢說,很難想像的是,社會上有非常非常多弱勢族群,不知道有相關的資源可以尋求照顧,像是若不是因為傳善獎,我們可能根本不認識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也不知道脊髓損傷患者,能免費進行無障礙學習。
嚴格審核機制 讓大眾認識社福單位
「認識」是非常重要的事,當一家慈善單位打開知名度,他便能獲得社會之認同,有了共識與向心力,推廣活動會變得更順利,久而久之,這會變成一種善的循環,一傳十、十傳百,弱勢族群最終也能變成「幫助弱勢」的一員。
之所以一次就贊助3年,係大部分的慈善活動都是需要經過長久規畫,如果只幫助一年便中斷,很可能令單位躊躇、遲疑,不敢做長遠的安排。「我們對機構申請的項目不設限,希望機構能夠放手自由發揮,並鼓勵創新。」
最重要的是,社福單位應該要不害怕失敗,千萬不可因為害怕而不敢行動。
王景賢表示,審核之標準,會透過最公正的聯合勸募協會,經過專家、學者各種不同資料的檢視審查,除了書面資料過濾外,還會實際現場考察,以求提供專業諮詢,並針對申請組織類型、提案服務內容等屬性,邀請具備相關專業之社福領域專家學者、非營利組織負責人或資深主管、實務工作者等,組成評審小組。
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期望讓獎項效益擴大──台灣愛心並不缺乏,只是資源一般集中在大型社福機構。一些中型社福機構做得也很好,但缺乏知名度、募款困難,有志難伸。
這個社會,有著太多真正需要幫忙的弱勢,是我們表面上所看不到、不知道的。與其幫助一些資源豐沛之機構,不如將寶貴的錢捐到最需要的社福機構身上,「傳善獎」便提供一切善的管道。
畢竟,當良善的愛心被揭穿為謊言時,所爆發的衝擊是一點一滴在心中累積,如果最後沒有人願意幫助弱勢,誰又擔的起這樣的責任?善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任。
「傳善獎」詳細活動內容:http://goo.gl/T8h0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