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

【La Vie行動家】

La Vie
user

La Vie

2016-05-09

瀏覽數 24,900+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文/Irene Hsu;via/柴屋

你是否知道,台語的「底加但」是什麼意思呢?是「在這裡等」的意思。在我們生活中,永遠靜靜守候、等待我們的,便是我們的「家」。這樣溫暖的一句話,說出了「家凳」出現的原因。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1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2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3

今年贏得聯合報系第二屆聯合文創設計獎概念設計組的「家凳」,是由兩個年輕人贏得,《柴屋》設計師許宸豪和曹雅倫,將手工包的縫製技法運用至家具設計上,讓皮革與木頭結合,透過木材的彈性展現皮革的柔軟,也將一種溫暖,縫進了這張凳子裡。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4

身為《柴屋》的創辦人暨設計師,許宸豪不是從小便開始接觸木工,甚至在接觸木工前,是個絕對數位化的數位人,但無論世界如何地現代化、數位化,誰的生活中沒有家具?他在生活中看見這些人們必備物件的存在意義,卻也在快速變化的社會裡,逐漸看不見那意義。如果在這個世界裡,加速被汰換的,不只是身邊的物件,甚至包括人們的情感,那麼他希望在人們生活中,能多一點「提醒」的事物,例如這張「家凳」。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5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台語音似「底加但」的「家凳」,正是一張充滿新意卻又擁有過去的凳子。一張凳子在從前許多人的家庭中,是一個必備卻不一定會被看重的物件,然而最平凡的存在卻是最真實的記憶,過年的圍爐、庭院的賞月、大家在門口拉張凳子來便開始下棋、廟口爺爺奶奶與好友坐在凳子上的談笑風生……,每一個畫面中,凳子正是那不起眼、卻溫和扎實的存在。透過兩種截然不同的素材結合,許宸豪彷彿看見了現代與從前的接軌。我們活在現在,不代表要遺忘從前,兩種與眾不同的元素,也能同時存在,「家凳」便出現了。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6

在快速生產、大量複製的社會中,人們開始拾起過去被拋棄得太快的工藝,想要找回從前的堅持及單純,但秉持著「兼具」的想法,《柴屋》思考是否有什麼方式可以平衡快速與工藝,並試圖創造值得回味並留下蛛絲馬跡的設計。除了設計上的大膽嘗試,《柴屋》也希望在商業模式上有所突破,因此《柴屋》推出家凳保養服務,所有購買家凳的消費者,都可以在三年內獲得一次免費保養的服務。《柴屋》希望它是一個可以陪伴消費者的小孩,就像手工包包、就像車子,可以透過保養的方式,讓他保持最好的狀態。

一張等著你回家的「家凳」──台灣男孩手工打造暖心設計_img_7

《柴屋》從一張凳子開始,進入台中新興的文創園區「審計新村」駐足,下一站也許可以走得更遠,也許在一個地方待得更久,但只要有「家」,就會明白哪裡是根。「家凳」對每個人來說,就像家人一樣對彼此的不離不棄,無論過了多久時間,它還是「底加但」(台語音似家凳)著你回來。

(本文由La Vie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請詳見《La Vie》。)

專欄介紹:

《La Vie》行動家,華文最大全球設計美學社群媒體,以實踐「設計改變世界」為目標。蒐羅全球城市、建築、時尚、藝術、設計、生活風格、文創等精彩資訊、活動與設計好品的知識活動平台。美學經濟正在席捲全球,《La Vie》引介國際設計美學趨勢,成為領導讀者實踐生活美學的第一媒體,Think Global,Design Tomorrow,設計改變世界,成為我們的新信仰!

更多內容請至【La Vie行動家設計改變世界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