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近年來台灣政治發展比作是一場角力大賽,各種政治勢力最關鍵的一回合,就是總統大選。這個最後決戰點,最近突然有了提前的跡象。
國民黨十四全會謝幕後,超過一百位國大代表連署要求提前在明年二月召開臨會修憲,討論總統選舉方式與中央體制等憲政大計,連署書星夜送交國大秘書處。
不旋踵,在一次主流色彩濃厚的全民公益聯盟座談會上,八十五年底總統選舉提前於明年底直選的試探氣球扶搖直上。隨後民進黨立院、國大黨團順水推舟,草擬出提前直選的修憲案。
提前案己炒得滾熱
這個放手高飛的試探氣球在台灣多變的政治生態,鼓現又一場即將壓境的大變局。朝野各黨派有意無意間,都在為這顆風向球施力加壓。
距縣市長選舉愈近,兩黨提前直選總統的攻防戰勢變得日益詭譎。
除了老人年金政策之外,民進黨選前又一強力造勢的議題,便是提前直選總統,而且愈接近選舉,動作就愈積極。十一月初民進黨立院黨團聯合新黨與無黨籍立委,共同提出提前總統直選憲法修正案,將提案炒得滾熱。民進黨提名的縣市長候選人政見會上甚至出現直選標語--「不做中共子民,選自己的總統」。
相對於一頭鼓風加熱的民進黨,國民黨中央則是刻意降溫,下令黨籍立委不要在選舉前,再提有關提前直撰總統的話題。
朝野對提前議題的分歧,來自於迫在眉睫的選舉壓力。競爭激烈的年底選舉對兩黨而言,都像一顆蘊含預示政權得失的水晶球。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陳芳明舉證,年底民進黨若奪下過半席次,象徵民眾求變心切,推動直選的社會條件己臻成熟,民進黨「奪權」的美夢也可能提前成真。
國民黨則將這場縣市長選戰,視為支撐「搖搖欲墜」政權的巨木。據黨內權威人士推測,執政黨若輸去過半數縣市長席次,為抵擋接下來省市長直選的骨牌效應,將提前總統直選,以確保最高政權不墜。也有人從反方向觀察,如立委高育仁就預言,國民黨若贏得選舉,將乘勝追擊,提前大選。
縣市長選舉效應
從要求總統直選到希望提前直選,這條速度飛快的政治曲線在李登輝的治國理念中,糾纏成一個外界難以透析的迷團。
總統直選的呼聲早在四年前的國是會議中破囊而出,從國民黨中央委選直選一夕劇變,可以清楚看出直選一直鑲嵌在李登輝的修憲方向表裡。
一位政治學者點出,民選後總統實權擴大,不但解決困擾李登輝多時的閣揆副署權,還有助於他推動進入聯合國的計畫。循李總統三階段修憲藍圖,今年底選縣市長,明年底選省市長,後年底選立委,大後年底選總統,一步一進,完成憲改工程。
然而,提前選舉所以會「插花式地出現」,任教師大三研所的國民黨籍國代邵宗海指出,是因為國民黨第一次深刻地感覺到執政危機,「危機感愈深,提前的可能性就愈高。」
雖然李登輝強調,要不要提前總統直選完全由國民大會泱定,曾任國民大會主席團副主席的石瓊文則親身體會,占國大四分之三以上席次的國民黨國代,以貫徹黨中央的既定政策為主,只要中央一聲令下,「國民大會就會衝下去。」
行政院長連戰亦曾在立法院公開稱讚提前直選「很好」,愈益凸顯提前的可能性。被歸屬為主流派立法院大將的政策研究工作會主任黃主文,還曾公開宣稱,他知道「李總統不反對提前選舉」。
儘管國民黨至今仍小心翼翼,不肯多談提前話題,但主流派搶先吹起的提前直選風,一般咸認是經過國民黨當局的默許。
力主提前的主流派人士指出,台灣民主化工程已大致底定,只剩總統直選的制度尚未奠基。提前總統直選,不僅可以加強總統的正當性,更可以假民意替李登輝鍍金,對抗黨內洶洶的反對雜音。
爭體制與爭勝負
眾所周知的李總統智庫--國策中心,也不自外於這一波提前直選,熱潮。執行長黃輝珍表示,直接經過民意洗禮,李登輝的聲望和權力基礎將更穩固,連帶扎穩國民黨的執政根基。為凝聚全民意志,台灣需要提前「由票選堆砌一個政治權威」。
曾任職新聞界的黃輝珍進一步剖析,提前直選可防範明年民選省長的民意強過總統的「葉爾辛效應」,況且若拖到八十五年選,離香港九七大限太近,恐又增添台灣政局的不安。
主流派的試探氣球正中民進黨多年以來的心念所繫。只是,從民進黨彈出的卻是另外一種論調。
民進黨籍國代蔡明憲說明,提前總統直選是民進黨一貫訴求,早在去年國大臨會委選直選進行攻防戰時,民進黨就已浩浩蕩蕩上街,要求儘早直選總統。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謝長廷深一層闡釋,台灣政治的許多亂源,肇自中央體制曖昧不明,直選有助於釐清內閣制、總統制的爭議,所以愈早愈好。
曾任教美國賓州大學的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張旭成認為,提前總統直選,無異確立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且有助於凝聚全民對國家認同的共識,進而拓展外交空間,對加入聯合國助益實大。
為顯示無一黨之私,民進黨一再對外宣稱提前直選對民進黨有弊無利,他們要爭的不過是國家本該建立的體制架構。「這不是為了勝敗,而是建立體制,」謝長廷歸結。
開張僅三個月的新黨,也不願對這個熱門話題表示緘默,不但再一次與民進黨攜手,共提總統提前直選的修憲案,甚至搶先一步表態支持林洋港或吳伯雄參選。新黨召集人趙少康重申,李登輝由已退職國代選出,並沒有真正民意基礎,提前直選可以確定新總統的民意實力。
精打自己的算盤
熔去冠冕堂皇的糖衣,實際上,各黨派正精打著自己的算盤。
「國民黨只是要保住主流派的政權,」民進黨籍立委施明德赤裸裸地解讀主流派提前直選煙幕彈後的動機。據他研判,主流派力主直選的前題是要讓李登輝連任,只有祭出國民黨這一張最後王牌,才能拯救國民黨江河日下的政權。
然而,黨派利益中也包藏著「抬轎的不讓坐轎的下來」的個人私心。觀察者指出,李登輝主政五年所圈成的「生命共同體」,在接班情勢未撥雲見日之前,只有推出他再連任,才能多做幾年政壇「主流」。主張提前直選,不外是希冀藉此為李登輝不再連任的誠信問題解套。施明德明白指陳,由主流派翻挑的提前浪潮,就是為了將李登輝競選連任合理化,維護他生命共同體的香火。
民進黨也不是全無黨派之私。
儘管目前提前直選的主客觀條件對民進黨不利,但自「三年執政論」的號角響起,民進黨「彼可取而代之」的執政意圖昭然若揭,利用國民黨的分裂與頹勢,疾呼提前直選不過是為了早日執政。
新舊體制對壘
而民進黨若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中奪下過半席次,更不啻一劑執政強心針,民進黨情之所鍾的美國式總統制,也可望在提前總統宣選之役確立。
除了選手對抗外,提前直選角力場上更有形而上的新舊憲政體制對壘。這方強調硬要破格提前直選,是對憲政體制的莫大傷害;那方則堅稱世界各國都是一旦確定總統直選,就立即舉行大選。
反對提前者從憲法規範性考慮,法律不得剝奪既得利益,也不溯及既往,即使明年國大修憲通過總統直接民選,於法也不能提前,必須從下一任總統開始適用。國民黨國大工作會主任謝隆盛即堅持,除非「改朝換代」,否則總統直選絕不能提前。
贊成提前的憲法學者張旭成則反駁,提前直選原本就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憲法也不必受不溯既往、不剝奪既得利益等民刑法的約束,只要民意呼應,便不需過於拘泥法律條文。
台大政治系教授朱雲漢持平分析,提前直選的合法性尚容討論,最困難的反而是技術層面的障礙。由於總統大選事涉複雜,要制訂許多相關選罷法律、總統權責、總統與國會關係等憲政架構,從國大修憲到明年底選舉只有半年,短時間難以取得共識,硬要明年底選,恐怕來不及。
民進黨則認為技術問題並不難解決,國民黨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只要國民黨(李登輝)肯,時間不是問題,」民進黨國大黨團發言人王雪峰明言,如果現在立法院就先制訂總統選舉相關法令,明年四月國大修憲確定選舉方式,年底應可如期舉行。
縱觀古今,總統直選在台灣史上,甚至中國史上,都是史無前例的一次大變法。提前直選更是對現有國家憲政制度的一大挑戰。
現實政治是不是能超越國家法律制度,一直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面臨的兩難,提前直選不過是更高層次的展現。憲法學者邵宗海憂慮,現實政治固然重要,但如果制度、法律可以因一黨一人改變,憲法的穩定性將受到嚴重質疑。一群學者曾就提前直選集會討論,在國家體制、總統權責未訂定之前,不該破壞制度提前進行總統直選。
精研憲法的政大政治系教授荊知仁更痛責,提前直撰完全是政治運作,在法理上不能成立。單言提前直選而不尊重憲法,表示國家仍停留在人治階段,國家政治因一人而談,法因一人而立,這是對民主政抬最大的傷害,憲法的規範性、預示性也將因而消失。
「這樣做是為政治立下壞的典範,」荊知仁憂心忡忡地批判。
紀大對決
在挑戰制度外,提前直選也含藏著一些潛在的社會衝擊。
經過連年選舉,台灣社會已付出極高成本,這場被視為主流非主流、朝野之間世紀最後大對決的選舉,可能將幽潛在國家內部的矛盾對立(如統獨、省籍情結)揚揭開來。憲法學者邵宗海預測,提前直選將是台灣邁向制度化或是開始動亂兩極的分界點。
許多開發中國家滿心期待總統直選帶來長治久安的民主政治,但獨裁的野火燒盡了許多人的憧憬。正如一位憲法學者提醒,台灣政治史上最重要的一場選舉,不應該只是服務黨派利益的工具。
施明德說得中肯,提前選出的新總統要完成國家的世代與歷史交替,倘若修憲只是滿足一黨一人的利益,而不從憲政架構、國家體制去思考,那麼總統直撰很可能提前為台灣製造出另一個獨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