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政府最重要的官員人選,其實是⋯⋯

從一甲子大旱到雨不停國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6-04-14

瀏覽數 65,950+

新政府最重要的官員人選,其實是⋯⋯
 

隨著520政權交替的腳步逼近,近日政治新聞焦點多聚焦在即將上台的小英政府,會公布什麼樣的內閣人選與官員面孔,新任行政院長林全剛公布一批政務委員名單,媒體圈就不斷接力揣測,哪位綠營黨員或民間專家可能接什麼位子?後續政策會怎麼走?

但,筆者認為最關鍵的位子,不是什麼部長或院長之類的大官,而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國營事業改革舵手,名叫「台電公司董事長」!

剛過去的三月,大概是幾年來雨量最充沛的仲春季節了,一波又一波下不停的綿綿春雨,搞得很多人快得憂鬱症,室內空間更不時出現「反潮」現象。

此番景象很難讓人聯想到,去年此時,台灣正碰上60多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缺水新聞一度佔滿媒體版面。怎麼才短短一年,就有這麼大的變化?

稍有認識的人應該知道,這是不折不扣的「氣候變遷」現象,快速交替而來的澇旱災情,不但讓主管機關難以應變(去年水庫乾到見底,今年可能得提早洩洪),連我們這些老百姓也不知該怎麼穿衣服,家中衣物跟棉被需不需要換季了。

如何遏止氣候變遷?一般大眾對於類似「世界末日」或「準備過苦日子了」的環境議題通常很無感,最有感覺的多跟物價有關。綜觀各種跟常民生活有關的必需品,又跟氣候議題最能扯上關係的,就是水、電、油、氣這類由國營事業掌控的能資源了。

去年底問世、被譽為啟動21世紀綠色革命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明顯指出,改變仰賴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既有能源結構,是應對極端氣候威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疾呼2030年再生能源應躍居能源主流,並在2040年提供全球過半發電量。

IEA(國際能源署)更強調,跟產製能源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須在2020年前達到高峰,此後就得透過各種方法一路降低,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49%)、投資再生能源(17%)、減少補貼化石燃料(10%)少用煤炭(9%)等。

新政府最重要的官員人選,其實是⋯⋯_img_1

上述種種能源改革措施,國內唯一的電力公司台電,都得負起大半責任。

可惜,四月號《遠見》刊登的各縣市能源政策評比報導,許多受訪的公務員跟學者專家都不約而同表示,台灣長年扭曲的低電價,正是阻礙國家節能減碳與促使產業轉型的超大路障。

還沒完,四月份,國內電價又要從平均每度2.81元,降至2.54元,以9.5%締造史上最大跌幅,在這樣繼續降下去,我們很可能造就全世界最低電價的另類「台灣奇蹟」!

「98%的能源都靠進口,唯一的電力公司又快破產,低電價到底憑什麼?」一位專家百思不解,不管是刻意壓低能源價格的美國跟韓國,或大量仰賴便宜核電的法國,電價水平都比台灣高,更別提國際公認的綠能標竿德國了。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新政府最重要的官員人選,其實是⋯⋯_img_2

最近,不少外商風聞台灣新政府有意推動電力市場自由化,都躍躍欲試地前來探路。起先收到核四決定封存、未來電廠備用容量率一路走低(2019年降至7.4%以下)的訊息,都覺得大有可為。可是隨後看到低得誇張的電價,又不免質疑「這樣消費者怎會有節能誘因?」「發展綠能的獲利空間似乎太小?」

事實上,小英政府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否則也不會有前陣子準政務委員張景森突然造訪經濟部,呼籲暫緩調降電價的舉動了。

一位地方政府高層透露,台電董事長的重要性,甚至超乎能源局長跟經濟部長,「因為跟台電有關的事,必須行政院長層級才有辦法介入!」長年與國營單位過招的他觀察,過去不是沒出過有意推動綠能的台電主管,只是面對根深蒂固的高碳能源利益結構,與各種行政拖延的伎倆,「這些人後來都被鬥下去了。」

很多人不曉得,即便是地方政府,要跟台電調閱資料也不容易。不少基層公務員都擔心,等熱鬧一年的行政院節電競賽一結束(至三月底),台電的資料庫會不會又闔上大門?

此外,假使以後好不容易拉攏民間廠商投入再生能源,實際建置時是否又會被台電以各種理由「卡關」?(如降低收購價、不配合架設電纜線、或以各種法規拒絕)長年來,業界充斥一堆關於台電「明推暗擋」的傳聞。一位專家說得好,「政府硬要一家以火力跟核電為主的公司,無償捐出盈餘去挹注再生能源,本質上就是很違背人性跟經營法則的事!」

按照原本規劃,台灣各種再生能源的合計發電量目標,是要在2030年供應400億度電。但新政府已宣布加碼到2025年創造500億度,希望將台灣的能源自給率從3%提升到20%。

如果你想知道的話,去年,台灣所有再生能源只發了105億度電,其中近八成來自水力(45億度)跟生質能(36億度),而非近來熱烈討論的太陽能或風力。等於未來10年必須增加5倍綠電,擔負額度最高的太陽能,更得在10年內狂增27倍才行。

新政府最重要的官員人選,其實是⋯⋯_img_3

可是,這些願景能否成真,都得仰賴台電戮力達成。因為它不但是目前唯一的綠電買主,更掌控所有輸配電基礎建設,還有數不清的行政手續環節。即便未來台電準備分割成不同子公司,走向廠網分離的上下游分工模式,也需要幾年時間。偏偏這幾年,正是新政府最關鍵的綠能政策衝刺期。

簡言之,無論新政府如何高喊「非核家園」與「電力自由化」,實際主導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單位,短期內還是脫不了台電!不管小英總統或林全院長要挑什麼人入閣,主導台灣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改革最重要的關鍵人物,就是未來的台電董事長。

假使新政府真的有意落實綠能願景,加速台灣能源轉型,請務必慎選下一任台電董事長,並賦予他足夠的改革權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