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開發絕地重生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1993-10-15

瀏覽數 20,050+

開發絕地重生
 

本文出自 1993 / 11月號雜誌 國民黨鐵票倒戈?──許歷農效應

南台灣的半屏山下,筆直的高楠公路邊工廠林立。「開發工業」的招牌靜佇路旁,在周圍各種大型工廠招牌中並不醒目,卻自有樸實之風。

就像許多本土企業一樣,創立於民國五十八年的開發工業,從八名員工開始,逐漸在汽機車避震器製造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現在,開發是國內避震器數一數二的大廠;去年營業額超過十億新台幣;七月時李總統南下,曾到開發工業參觀了近四十分鐘……。起步與成果,宛如一部台灣中小企業向上爬坡的奮鬥史。

時間回溯到民國七十四年七月。當時曾首開國內整台機車外銷大陸紀錄的百吉發公司突告倒閉,震撼了機車業,而承製百吉發所有避震器的開發工業首當其衝。「我聽到消息時,都差點變成癡呆症了!」頭髮略顯灰白的開發工業董事長盧福鐘回憶。

百吉發積欠的五千四百萬元債務,對那時每月營業額不過三千多萬元的開發工業而言,「這一刀砍得很重,」當年擔任工業局第一組技正、現任專門委員歐嘉瑞形容。這個既深且長的傷口,讓當時身為國內第二大避震器廠的開發措手不及,頓時瀕臨倒閉,岌岌可危。

K作戰

百吉發事件後,盧福鐘曾有兩個月食不知味,終於醒悟不拚不行。他召集所有的股東和員工,請大家共體時艱,並結合當時合資的光陽及日本昭和公司,以開發的英文字頭K為代表,研擬所謂的「K作戰」,讓開發從垂死邊緣重尋生機。

接下來的半年,K作戰小組每天下班後吃便當開會,擬出一套目標管理與生產規則。在資產僅高於負債一百九十萬的情況下,K作戰以損益平衡點為指標,強化財務結構,把開支減至最低。負責財務的管理師王昌業,把倉庫的貨品全挖。出來清點,找出所有能用的庫存貨;每個人抽屜裡只有一支公司發的原子筆,用完才可再拿另一支;在員工的共識下,從七十四年到七十七年暫停調薪和年終獎金。「我們是這樣省下來的,」想起那段勒緊褲帶的日子,盧福鐘搖頭苦笑。

外界的援手也適時地拉了開發一把。銷售客戶都改以現金付款,或縮短支票期限,方便開發的資金周轉;而由開發承製所有避震器的光陽,更基於互惠原則及旗山同鄉的地緣之親,提供八千五百萬現金讓開發先還清銀行債務;再以盈餘逐月歸還。

這次打擊讓一直在溫室裡長大的開發痛定思過。負責K作戰整合工作的品保部經理王文正認為,百吉發事件帶來的最大啟示,是「讓我們驚覺過去的經營型態根本不堪一擊」。K作戰從減少支出開始,逐步去除不必要的浪費,以剩餘的設備及空地爭取作業,增加收益,不只要幫開發渡過難關,更要打破舊有的經營格局,來一次脫胎換骨的徹底變革。

K作戰的成果逐漸展露,開發的利潤從原先不到一%,成長到七十六年的一三%,營業額的成長維持每年二0%以上的水準。百吉發事件的陰霾漸行漸遠。七十七年的年底,開發將凍結三年的調薪幅度一次調足,三年份的年終獎金也一併發放;盧福鐘以兩年三個月的時間還清所有的債務,他至今仍清楚地記得,最後一筆款項是在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還清,「那是我重生的日子。」兩年多來靠意志力支撐身體的盧福鐘,三天後就躺在醫院打針。

彷若風雨晦暗之寣A終現曙光。重重摔了一餃的開發,艱辛而奮力地爬了起來。當年被百吉發連累的廠家中,如今將近一半已消聲匿跡,而在現實殘酷的淬鍊後,開發終能浴火重生。

五個月得Q1獎

站穩腳步後的開發,要做的是跨出更大的步伐,迎接更激烈的競爭,第一個目標是爭取客戶福特六和頒給優良協力廠商的Q1獎。八十年的五月,福特六和的審核人員第一次到開發檢討Q1進度,福特六和協力廠商輔導部科長邱成肇記得,當時他們給開發的評語是「一塌糊塗」,並一口氣列出三十八個缺點,從品質管理到流通系統,要開發改善。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深受刺激的盧福鐘,把三十八個缺點、改善日期、負責人全寫在大壁報紙上,貼在自己辦公室內,做好的就打勾,「我幾乎每分每秒都在檢查,」微微佝僂的盧福鐘,提及當時的決心,語氣緩慢卻堅定。

五個月後,福特六和人員再來到開發,他們站在廠房門口瞪大了眼:「怎麼這麼快?」當初列給開發的三十八項缺點已全部改善,開發順利成為第二十家得到Q1的廠商。邱成肇對開發的轉變印象深刻:「從不好到很好,他們花的時間比別人都短。」

K作戰替開發打下根基,其後的NKP(New Kaifa Plan)為開發建立目標及數據管理,拿到Q1之後,開發更努力找出自己的路。

常和開發接觸的中華汽車供應二課課長蕭雅政指出,當中華要求協力廠將部分零件系統先在生產線組裝好時,避震器廠只有開發做到,因開發已判斷這種方式將是時勢所趨,而提早做準備,蕭雅政很看好開發:「他們有實力,也跟得上潮流。」

邁向技術獨立

在國內零件業九九%都有日本技術的影子、避震器也只限於內銷的現狀下,開發冀望藉由研發創新,打開全球通路,為台灣產品留名。仍與日本昭和技術合作的開發,同時與國內大學合作研究,並在兩年前將研發工作由技術部門抽離,成立研發部,朝技術獨立邁進。一直鼓勵協力廠加強研發的三陽工業資材部經理蕭和宗,認為開發的特色就是「研發做得很好」,開發已成為三陽核定免檢的優良廠商。

「以前我們的產品是配合顧客,現在開始要為自己打品牌,」開發事務局管理師王昌業指出未來的方向。自行研發的腳踏車避震器就是一項嘗試,研發部副理黃森壽指著試驗室的樣品:「我們是以汽機車的水準,用在腳踏車上。」

在以品質取勝的市場,開發贏得不少掌聲;在以誠信為重的商場,自認有南部廠家老實性格的開發,也讓投資的光陽工業相當放心。「我們對開發是絕對信任,」在光陽待了二十多年的光陽工會理事長陳榮原表白。也因為這種信任,在光陽投資的幾家公司中,四九%股分為光陽持有的開發,是光陽唯一不派人參與決策的例外。

從跌跤、站起,到再向上攀爬,總是走在前頭探路的盧福鐘,被工業局專員歐嘉瑞形容為開發「起死回生的靈魂人物」。他不露鋒芒,卻帶著開發由黯淡走向光明。這位和所有員工一樣穿著白衣白褲制服、腳上的黑皮鞋已見斑駁的董事長,每天至少到廠房走上四次,中午和員工一起吃自助餐,言談間始終稱他的員工為「兄弟」,頻頻稱讚他那些兄弟很幫忙、很可愛。

忍過去,就是好漢

熬過開發最困頓的時期,同學給盧福鐘的評語是「忍耐功夫到家了!」對旁人的稱許,盧福鐘只是靦腆地笑笑,要把這頂桂冠花圈給全廠兄弟。他正在勤練「掌聲響起」這首歌,準備在公司晚會上唱給大家聽,「並不是我了不起,我只是沒有倒下去。」

走過大風大浪,而今雖已安然前行,盧福鐘和開發都沒有忘記當年身處浪頭頂上的險境,和那段一步一腳印的奮鬥路程。看過商場上太多企業的起起落落,身為過來人的盧福鐘沈思許久,一字一句地說:「要面對現實,勇敢地站起來,只要能忍過去,就是一條好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