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回響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3-09-15

瀏覽數 9,150+

讀者回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3 / 10月號雜誌 第088期遠見雜誌

改變傳統觀念

讀完八十七期遠見「為什麼牛頓不是中國人?」之後發覺,傳統誤人之深且巨,竟連事事要求理智清明、符合邏講的科學中人,也難倖免於難,心裡頗有感觸。

當今政府一片肅貪聲,但我懷疑效果如何。因為貪瀆似乎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傳統中,而其根源就在我們不經意的日常生活中,如:

一、小學時當選模範生,要請大家吃糖,似乎要選上模範生,除了品學兼優之外,還得加上一些金錢開支。而這群小學生(小選舉人)十幾年後成了公民,習慣於各種選舉期間的買票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中國人傳統民間宗教基本上就是一種「賄賂文化」。「鬼月」中大擺盛筵,邀各方「好兄弟」來食,其意就在巴結,希望孤魂野鬼不要來搗蛋;而現賣生活中,商家應付「黑、白」兩道,心態亦復如此。

三、少許公務員採購要索取回扣,這無非又是「分紅」觀念的擴大。

由這幾個生活例子,確實可以發現貪瀆的種子是深植於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因此要根絕貪瀆,應從政變我們的傳統觀念著手。

苗栗 甘光和

儒家的不白之冤

看了九月號許靖華先生「為什麼牛頓不是中國人?」一文,感覺有點失望。許先生對傳統中國文化可能有些誤解。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先秦儒家何嘗強調絕對的服從與忠心?孟子曾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很明白地表示君臣關係是相對的。即使看似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親子關係,在父母親杖責兒子時,儒家也是要求做兒子的必須理智判斷「小杖則受,大杖則逃」,不然可能陷父母於不義。

所謂三綱五常的絕對義務觀念,其實是來自法家的韓非,並非儒家。

中和 李華珠

另一種自力救濟

八十七期「生活,從心開始」中談到,現在有許多人藉著「從方寸之間理出種種作為,來對制周遭的紛亂」。換個角度看,其實這只不過是為數眾多的小民,在惡劣的環境下,無可奈何的「自力救濟」。

雖然「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表現了人的變通,但總嫌消極了一點。譬如一個人在垃圾堆中安坐如山,甚至想像自己如入芝蘭之室,這算不算上乘的修為?假如是,實在也無可傲人。我寧願他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拿出魄力,為大家建設一個美好的環境,而不願見到他做這種「自虐式」的鍛鍊。

台北 黃中憲

更正

遠見八十七期第五十七頁副標題「約翰.甘迺迪」應為「保羅.甘迺迪」;一百二十一頁鄭自財乃參加民進黨「台南縣長」初選,而非「台南市長」。特此向讀者致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