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

你不知道的職場故事3:遺體修復師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6-03-02

瀏覽數 186,600+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
 

(洪詩晴與丈夫陳修將都是遺體修復師,同業稱他們為「神鵰俠侶」)

2016年2月6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天搖地動震碎了許多家庭,在那個原本應該是要大掃除、備年貨的團圓日子裡,無情的天災就彷彿死神般,撕裂正要綻放光芒的生命。在無數救難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下,除了搶救出不少生還者,也讓所有罹難者都能好好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除了搜救人員、醫護人員、警察、軍人、消防弟兄、媒體工作者、政府單位與各界善心人士外,還有一群默默為亡者付出的工作人員,負責替已經斷肢、受損的大體做修復,他們是令人值得尊敬與感佩的--遺體修復師。

把亡者當家人 女孩也能不害怕

如果妳在團隊中第一眼看到洪詩晴,一定會對她印象深刻。在一群男性中,她飄逸秀髮和清秀外型顯得特別亮眼,認真專注的神情,更深化出她對這份工作的嚴肅,洪詩晴說,「這份工作很有意義,我把每一個亡者都看成自己的家人,用最誠懇的心,讓他們能漂漂亮亮的迎接人生另一段旅程。」

今年34歲的洪詩晴,投入殯葬業工作至今已有5年的時間,在這之前,她原本從事網拍業經營,與目前的工作完全沒有任何牽連。她說,之前做服務業,覺得人與人間勾心鬥角令人生厭,加上個性與興趣之故,一直以來都不排斥與亡者接觸,「只要把他們都當成活人看待,就沒什麼可怕的。」

目前,洪詩晴還與丈夫陳修將創立「晴光生命美學」公司,兩人共同打造專業的遺體美容,並組成遺體修復團隊,許多殯葬同業還稱他們為「神鵰俠侶」。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_img_1

一開始在加入這行時,洪詩晴發覺大體修復並沒有那麼盛行,頂多是放入屍袋後便入殮,她初期在做的工作,也不是以大體修復為主,而是什麼都學、樣樣都涉獵。

自費鑽研學習 靠經驗累積技術

直到有一次,看到以前同學的父親因車禍被拖板車輾過,那肚破腸流的死狀和殯葬人員不人道之對待,讓她決心要往這塊領域走,讓亡者更有尊嚴,也不讓家屬遺憾與難堪。

洪詩晴說,遺體修復一開始在學的時候,都是要自費、自己花時間去鑽研,公司完全不會提供相關資源。

當年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老公還特地跟朋友借錢去學,下課回家再教她,這當中,他們拜會過整型醫師、特效化妝師、雕塑師傅、彩妝師等專家,再透過歷年來邊做邊學、見習的經驗累積,逐漸磨練出現在「妙手回春」的技術。

談到工作內容,一開始,會先對遺體初步檢傷,了解大體的受損程度,再看要用什麼樣的方式重建或修復。

家中就像實驗室 用心苦讀醫學書

她強調,遺體修復師其實應該稱做遺體美容師,因為從修復、縫補、填充、雕塑、洗淨、SPA、妝容、髮型、配件、服飾等都要全面兼顧。這可不是一份簡單的工作。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_img_2

光是黏合、雕塑的材料,就包含發泡乳膠、矽膠、石膏、皮膚蠟、樹脂等,每一種材質都要運用在不同受損程度的狀況上。

為了拿捏清楚最適合的比例與配方,讓遺體看不出受損,洪詩晴的家中就像個小型實驗室,下班後就是在家做實驗,研究不同材質在不同狀況下的呈現方式與效果。為此,她經常忙到大半夜才入睡。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此外,在關於骨骼、人體器官構造、肌肉組織等醫學書,她一本都沒有少看,「如果是面對損傷嚴重的大體,我們要能知道每一塊骨頭、肌肉在哪一個位置,就像是拼拼圖,一點一點的塑型回原本亡者應有的模樣,」讓他用最容光煥發的姿態,跟家屬道別。

為壓抑情緒 常躲到廁所大哭

洪詩晴談到,工作上的困難其實都能靠經驗與學習來克服,但最難壓抑的,是情緒上的激動。由於把每位亡者都當成自己的家人,所以她會非常細心、用心在處理每個屍體,但是又不能把難過、悲傷的情緒掛在臉上。

「有時候接到一些比較特別的案子、令人同情的故事,我會自己躲在廁所大哭一場,深呼吸,然後再回來工作,」更不能因為家屬哭而自己也大哭,「那除了會沒辦法認真工作外,也對不起亡者,同樣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_img_3

(滿滿的工具,是她出門基本的配備)

入行至今,幾次大規模的傷亡如澎湖空難、高雄氣爆,以及206地震她都有去幫忙,特別是這次的地震著實令她印象深刻。

累到直接在洗屍台上休息

在地震發生後的前三天,因為還沒有太多的大體被挖掘,晚上她還能回飯店稍事休息。但後來幾天,亡者大量送入,她形容,「當時完全是沒有間斷的在做,真正不行了,就在洗化室坐著,或直接在洗屍台上休息,」因為後期的遺體狀況都有很嚴重的浮腫與脆弱,不允許任何耽擱。

又累、又想睡、又要壓抑自己的情緒,讓她心情非常難過,但看到那些因地震而死亡的小生命,會讓她想到自己的孩子,於是,就算再累再苦,她還是拼了命的完成這份使命。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_img_4

把亡者當家人,用妙手找回遺體最美的樣子_img_5

(團隊正在用不同的材質,打造一肢完整的腿與手

───────────────────────────────────────────────────────────

不過,這行業最令她感動的,有時往往是家屬的回饋。特別是工作完成後,看著家屬手握自己的親人,然後說,「我會永遠記得你現在這麼美的樣子」,或甚至對她說,「謝謝妳,我沒想到自己的媽媽這麼美」。那種感動難以言喻。

洪詩晴說,「我們不用把死亡看得那麼恐怖,因為人活著就是為了走向死亡。」

也許是做這行久了,她對生死有更不一樣的詮釋,「意外隨時會發生,沒有人可以保證看到明天的太陽,」經手過這麼多的案例,她更體認「愛要及時」的重要。

「以前我很少跟爸爸媽媽說『我愛你』,但我現在幾乎看到他們就會跟他們撒嬌,」她笑說,以前很不聽話,總是自顧自得做自己的事情,但我現在很珍惜活著的每一刻,對父母、對家人永遠心存感恩。

(部份圖片提供:洪詩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