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十四全的可能效應-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愈來愈大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3-08-15

瀏覽數 12,000+

十四全的可能效應-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愈來愈大
 

本文出自 1993 / 9月號雜誌 第087期遠見雜誌

一、本刊的調查

八月上旬,紐約時報派赴北京接任辦室處主任的該報記者,行前要瞭解台灣的政情,當他看到了本刊上期所做的民意調查後,希望能與我細談,我告訴他我不是研究選民投票行為的學者,只能與他交換一些我的看法。

現在,讓我寫下這些看法,也正可提供給月中召開十四全的國民黨領導階層。

這個調查,在六月中以電話隨機抽樣取得,共分十二個題目,共有七一0份有效樣本,容忍誤差正負五%。

樣本中,本省籍占七三.一%,外省籍占一七.五%;無黨派占七六.五%,國民黨籍占二一六%,民進黨籍占一.三%;年齡在二十到三十九歲者占五八.九%,四十歲以上者占四一.一%;教育程度為高中及高中以下者占七四.一%,大專及研究所者占二五.九%。(請細閱七月十五月出刊的遠見,夏三十四-三十五)

二、三項概括性的民意

從十二個問題的答案中,可以歸納出三項概括性的「民意」:

(一)、在受訪者心目中,對民進黨有四項負面的評價、二項正面的評價,但顯然這「二項」正面評價的重要性,使得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愈來愈大」。

(二)、儘管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愈來愈大,但在選民心目中,國民黨仍是「功勞大於過錯」。

(三)、就受訪者本身來說,如果國民黨下台,民進黨執政,三二.五%的人「照樣過日子」,二四.八%的人會「快樂地留在台灣」,但有八.四%人民要移民或搬去大陸;更有四二.八%的人認為對「外省人不利」。

讓我再進一步做些說明:

對民進黨四項負面的評價是:當民進黨執政時,受訪者認為:

.治安會更壞;

.經濟發展會更壞;

.國際地位會更壞;

.生活會更壞;

對民進黨二項正面的評價是:

.貪污特權會變好;

.政府效率會更好。

顯然是因為大部分選民對近年來的舞弊、貪污、特權、利益輸送,及政府無能處理重大問題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因此當被問到「你認為國民黨下台,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時,受訪者認為:

愈來愈大--三六.一%;

完全不可能--二0.三%;

愈來愈小--一一.四%;

不知道,很難講--二八.一%。

如果將「不知道」的一半(一四%)歸於「愈來愈大」,另一半歸於「愈來愈小」,則剛好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民進黨的執政機會「愈來愈大」。執政對民進黨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

當然,對民進黨的可能執政,受訪者之中也表達了憂慮:「如果民進黨執政,你認為它會最先做那幾件事?」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三分之一認為將「更改國旗、國號、宣布台灣獨立」;

.五分之一認為將「整肅國民黨勢力」。

「如果民進黨執政,而且宣布台灣獨立,你認為中共會」;

.四四.六%認為「會對台灣採取行動,如攻打台灣」;

.一九.九%認為「只會嘴巴喊喊,不會採取行動」。

再問到民進黨執政,對本省人或外省人有利與不利時,綜合來說:

.五二,八%認為對「本省人有利」;

.四二.八%認為對「外省人不利」;

.一八.二%認為對「二者都不利」;二八.二%認為對「二者都有利」。

三、沒信心,不放心

上面這些數據所透露的訊息,如果民進黨真想變成一個執政黨,它的努力方向是要使選民相信他們不僅有能力整肅貪污、提高政府效率,也有能力改善治安、發展經濟、提升國際地位,以及改善人民生活。

同樣需要努力的是,不要因為偏激的台獨立場,引起大部分民眾的疑慮,尤其要化解省籍情結,使生活在台灣的人,不再因省籍受到歧視或優待。正如媒體所指,出生在大陸的連戰院長被認為是「本省人」;生長在台灣的郝龍斌教授被認為是「外省人」。這樣的分類並不必要。

對國民黨來說,這樣的調查結果,已經放出了嚴重的緊急警報;但是,民進黨仍要認真思考下面二項數據:

.認為民進黨執政「台灣會更好」的只有九.九%,「更壞的」都有二三.一%。

.國民黨執政四十四年來,四一%認為「功勞大於過錯」,三九%認為「功過差不多」,只有七.一%認為「過大於功」。

從不同的角度,對上面引述的數據,還可以做不同的解釋,但相當吻合一般民眾的看法--「對國民黨沒信心,對民進黨不放心」。有一點現在可肯定的是,民進黨有了一個空前的機會,可以不再做一個在野黨,長年執政的國民黨終於面臨了很可能變成在野黨的嚴峻挑戰。

四、國民黨在存亡邊緣

就在這一存亡時刻,國民黨召開了十四全。以國民黨擁有的人力、財力,及可支配的資源,本應是一個充滿自信與和諧的大盛會。可借的是,所有跡象顯示:國民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數與危機,包括了新國民黨連線已於十日宣布成立新黨。

正如十五位國民黨中央委員發表不競選連任的聲明中所率直地指出:「……多年以還黨內累積的紛爭與憤懣,不但未見消解,再加反對黨的挑撥離閒,黨內不顧大局者的縱橫捭闔,更使一個離心離德的黨,產生空前未有的信心危機」。這十五位中委包括了汪彝定、楊日旭、羅光瑞、楚崧秋等忠黨愛國的知名之士。

國民黨十四全之能否圓滿結束,關鍵就在於當權派於變更遊戲規則後,如何來運用它所掌握的絕對多數。一位非當權派的立委指出,當黨中央以不民主的方式引進了七百多位當然代表的投票部隊後(其中當然有一些非當權派點綴其中),就擁有了絕對多數,然後再說要以票選決定一切,那只是玩弄民主而已。

有人指出,過去的國民黨,對黨內的不同流派容忍,對黨外百般打擊;現在的國民黨,對黨內異己百般打擊,對黨外則容忍。

國民賞的家務事本應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但是做為長年唯一的執政黨,我們必須指出:在中國土壤上成長的政黨如果真要走向政黨政治,最起碼要做到二件事:一、黨機器的運作要民主與公平;二、黨中央的領導要開誠布公、兼容並蓄。

可以預期的是,十四全結束之時,正就是非主流派全數退出權力核心之日。面對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對集大權於一身的執政黨主席與總統,以及行政院長將展開攻擊。一場中國民主政治史上空前劇烈的戰門拉開序幕,接著是更慘烈的省市長民選及更無情的總統民選。在這樣一幕又一幕政權生死存亡的選戰下,台灣的投資意願怎會提高?台灣的人民怎會有安定的感覺?

國民黨如果爭氣--黨內走向民主、施政走向廉能,這個百年老店還可以有第二春的希望;如果黨內資源持續壟斷、金權勾結持續腐化,那麼歷史會記載,九0年代國民黨做了一個不是自願的,但是是歷史性的貢獻--它終於把政權給了民進黨,開創了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第一個政權和平轉移的先例。

我們只希望:當國民黨輸去江山時,不要把「中華民國」也賠進去。

(高希均所著「大格局」一書已由天下文他出版公司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