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有機農業植生機

楊孟瑜
user

楊孟瑜

1993-08-15

瀏覽數 16,950+

有機農業植生機
 

本文出自 1993 / 9月號雜誌 第087期遠見雜誌

污染不入口、不近身、不沾地,已日益是多數人生活所趨,自大地孕育而出的有機農業,適時切中這項需求。

有機農業,國外或稱自然農法,指的是不使用合成化學肥料,也不使用化學農藥種植作物。一切取之天然耕耘而出的蔬果、稻米,這兩年已現身台灣。

彰化縣大村鄉素來盛產葡萄,迤邐路邊的水果攤,果實誘人。細心的訪客拿起不同攤位的葡萄,有時可發現一串顆粒大而甜美,不過紫色表皮上殘存白色藥斑;另一串果實較小,但無白跡斑斑。後者即是有機食品,也許不夠豐碩,健康永續之意卻蘊於其中。

種植有機葡萄的「順天農場」主人賴茂勝在果園裡耙動泥土,赫然可見幾隻糯動的蚯蚓,「這表示這土地是活的,」黝黑削瘦的青年農民說。台灣有多久沒見到蚯蚓出沒農地了?果園彼端是另一片焦黃土地,樹幹枯細,那是過去使用除草劑過度,斷傷土壤生態的見證。

推展有機農業正是為台灣大地保留生機。彰化縣境的農業改良場,是研究有機農業的大本營,辦公室裡飄散著一股黑糖、蒜頭、醋等混雜的濃郁氣味;戶外田疇處,稻殼堆積如小山,研究員謝慶芳正指導工作人員燃燒蒸煮這些材料,配合加入適當的微生物處理,即成天然農藥。

無毒無害,飛鳥先知 

「雖然沒法子完全取代化學農藥,但已經可以減少病蟲害到我們滿意的程度。」謝慶芳解釋;他從事農業研究二十多年,五年前致力研發有機農業,如今已不時有各縣市農民來函向他索取資料。

新的生態觀念風偃下,人們學習不再對生靈趕盡殺絕。在有機農業推廣者眼中,生產目標並非是將田中昆蟲殺得一隻不剩,而是維持生態平衡。如同改良場甫卸任的場長謝順景,為進行有機農業最積極的賴茂勝農場取名「順天」,即意在順乎天意、順應自然。

無毒無害,飛鳥先知。結實纍纍的大片觀光果園裡,鳥總是飛到賴茂勝那一區琢食果實,賴家只好套袋處理。「套袋可以防鳥、防晚腐病,也可保持葡萄風味,」他們甘於花費這層工夫。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目前使用有機農藥和肥料,確實不比用化學物質便利,成本較高,產量不大,價格也因而偏高。不過有心者知曉背後意涵後,常樂於購買,全省主婦聯盟的環保媽媽、養生機構的食療人士、重視健康的都會上班族,多是有機農戶的主要顧客。

細數台灣的有機產品,種類漸增。已有茶葉、柳丁、苦瓜等陸續推出,梨山上也有人運用於水蜜桃、梨子的生產,既保水果品質,也使台灣山林水土流失問題減緩惡化。

天地循環,與自然生息的農民如果細思玩味,會是最先體會者。員林百果山上一片楊桃園中,謝堂權夫婦正在陽光潑灑的果樹下工作,他們種植有機楊桃兩年多了。

農民的體會 

不噴化學農藥後,「我們接觸少,對自己身體卡好,」厚實身材、赤足行走的謝堂權以台語說:「當然對消費者也好,讓他們吃得卡安心。」

有機農業,生機無限。只是在過慣便利生活的台灣,目前大多數農民在用慣隨手可得的化學農藥和肥料後,尚難普遍接受。

農業改良場的謝慶芳等人,正在孜孜努力。推廣有機農業,並非要讓人回復原始,而是取用自然素材,加以科技運用,為人類、環境降低污染和破壞。

聯合國永續農業學會執行長Dr. Madden去年來台,走訪彰化縣的有機果園,曾掬起一把泥土,聞聞土香,頻頻讚嘆。

台灣還諸自然的成果初現,未來生機植根於土地和人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