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燈節是每年新春許多家長與孩子都十分企盼的活動,透過不同的花燈展現,我們可以在光影的變化間欣賞燈籠的浪漫,也藉此傳承傳統、讓文化有不同的創意表現。
今年台北燈節即將於2月20日登場,不過日前所公佈的「福祿猴」主燈造型,則徹底讓許多民眾崩潰,因為與前三年之「金喜羊」「飛躍阿駿」「蛇斑斑」有著天壤之別,很多人可能難以想像,這些主燈全部出自設計師林書民之手。
也許是想要結合「葫蘆」的「福祿」印象,主燈的造型直接用一個彩繪葫蘆的外觀呈現,這座高14.2公尺的主燈,表面用氣泡膜作為材料,身上有彩繪壽桃、金魚圖案,雖然作者強調會有光雕技術投影出不同的色彩,但令人不敢恭維的臉龐,實在有入木三分的恐懼。
有人說,它像極了絲襪套頭的猴子、根本就是黃色小鴨上印了猴子臉龐,各種不同的KUSO產生器也應運而生,許多台灣知名的文創工作者、圖文作家紛紛用不同形式的方式表達對這座花燈的看法。
更諷刺的是,台北市更自詡為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談到創新,福祿猴的確有跟以往很不同的呈現,設計師用另一種嶄新的構想,巧妙的結合葫蘆與猴子。
但也許主觀的設計感無法吸引眾人的認同、支持,在美感的呈現上,也全然無法與花燈意象之「快樂」與「幸福」沾上邊,在台北燈節這個講求親子同樂的環境,如果無法讓雅俗共賞,曲高和寡就是個失敗的設計。
而談到文創,台藝大設計學院院長許杏蓉表示,文創是有內涵的,不管是傳統文化變化而成的新事物,或企業文化所產生的文創商品,都是要深耕,而不是僅靠表象就可以做好。
設計必須要主客觀結合,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要了解市場,懂得市場取向為何,發揮觀察力、想像力與實踐力,做出來的設計要被大眾接受,那才是個有用的設計。」
很顯然的,民眾眼中那個「四不像」的猴子,已經引起了不少爭論,沒有被大眾接受。特別是,台北燈節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國民眾前來共襄盛舉、感受中華文化的傳統魅力,當一個設計完全無法令人接受的作品要向世人展出時,恐怕會引起不少國際笑話。
雖然,設計一直是個很主觀的藝術,每個人審美觀不同、欣賞事物角度也各異其趣,可能你覺得漂亮的作品,在他人眼中卻完全不屑一顧。
但身為公眾化、公共化的作品,勢必要取決於大家的觀感與價值,這最大公約數拿捏非常重要。
倘若,今天這件「福祿猴」,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小型展覽或設計師的作品彙集中,相信不會有人去大肆批評或諷刺,畢竟不同的場合,作品的客觀性也會有所差異。
無論最後主燈會不會以目前公開的造型亮相,它的確已經造成不小的話題,你覺得這座主燈美嗎?或者是,你會因為它的熱議而前去一睹風采?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