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開始,那些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
婷怡以前從學校的學生會為出發,代表學生的單位至學校開會,針對是否影響學生權益的事情討論及改進。然而在一次次開會接觸過後,才發現存在一些不公不義的事情,甚至是那些學生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很困難。
畢竟事情並不只是單一面向,或許對學校來說是好的,但學生看到卻是不對;學生認為是好的,但對學校來說卻是麻煩的。
學生會給婷怡最大的改變,是當時學生會共同努力解除門禁,對她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這期中認識的朋友,也大多是對政治有高度敏感的人,逐漸參與越來越多社會相關的議題。
如果沒有站出來,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情發生
在很多人的心中,或許會帶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要那麼激進?為什麼要走上街頭?」最有名的例子則是去年立法院事件,如果當初沒有占領立法院,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服貿發生什麼事情。
對應到目前的社會現象,如果沒有站出來,根本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情發生;如果能站出來引起社會關注,改變青年社會的熱情和參與的部分,就是一個很好的轉變!
「如果一個雞蛋一個石頭,不管是非對錯,我會站在雞蛋那邊。」婷怡毫無遲疑的這樣回答。
因為她會選擇站在弱勢那一方,因為一件事情發生絕對不是偶然,不只一個層面,一定是一環扣一環;而站在弱勢位置發聲,才能讓更多人聽見,那些容易被遺忘的角落,被忽視的想法。
社會運動過程當中的佔領街頭、臥軌,這些小小的不方便,都是每個人正努力用自己的行為,改變整個社會。
你的身分,有屬於你的方式改變!
婷怡現在在公司的工會,爭取同儕之間的權益。就像是在學生會一樣,可以看見公司的高層,更了解營運且制度。從學校轉變為職場,只要稍稍跨出一步,機會都在身邊。
她逐漸開始思考,身為一個保險業務員,究竟可以做什麼來改變社會?身處在這個職業,一定有屬於自己可以創造改變的方式。最後決定成立一個基金會,創立微型保險,幫助弱勢家庭買到保費的保障。
「這是屬於我可以做到的一些改變,甚至是一個社會責任。」
透過串聯社會平台,結合其他基金會做更多事情,在職涯訓練等等的不同規劃,一起幫助這些家庭,或許10年、20年後可以改變家庭,讓他們自給自足,脫離基金會的扶持,最後將這些資訊再給更多需要的人,成為一個善的循環。
Mahatam Gandi曾說過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the world.
只要你願意思考,願意參與,願意改變,就會有屬於你的力量,創造不一樣的影響力。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天婷怡在交點的分享吧!
(交點故事人:廖小強)
喜歡背包上肩感受土地的溫度,用文字記錄人事物的故事。
專欄介紹: